机电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以军为主、军民融合、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主要院系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第二机械系(弹药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实体,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国防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详细]
发明人: 高峻峣,金鸣岳,刘炯男,左伟龙,辛稀龙,伍泰平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320082.1
申请日期: 2024.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人机器人多接触低质心爬行运动的轨迹跟踪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本发明首先确定仿人机器人在低质心爬行运动过程中本地与地面的接触情况,然后建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获取运动轨迹;在采用QP算法执行仿人机器人实际爬行运动轨迹的控制过程中,结合多接触点切换算法,实现接触点之间平滑的产生和 ...
发明人: 张雨,陈学超,孙彦博,余张国,徐天弋,张健林,魏溪桐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358624.4
申请日期: 2024.03.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分离式陆空两栖轮腿复合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由轮腿复合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两部分构成。轮腿复合机器人与四旋翼飞行器通过轮腿复合机器人顶部的分离结合机构可以实现两个机器人地自主分离和结合,当两者结合时构成一个既具有地面运动能力又具有飞行能力的陆空两用的轮腿复合机器人,既可以通过底部的轮腿复合 ...
发明人: 闫天翼,刘思宇,明致远,刘紫玉,陈启明,刘梦真,张德雨,宋依凡,张健,索鼎杰,吴景龙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279436.2
申请日期: 2024.03.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控手部外骨骼方法和设备,包括:基于机器视觉试验台的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流,并通过机器视觉算法识别手部骨骼点,基于手部骨骼点生成视觉融合诱发电位范式;使用者通过观看视觉融合诱发电位范式诱发出相应的大脑活动后,获取带有特征的脑电信号,基于TCP/IP协议将脑电信号转发到局域网中;从局域网 ...
发明人: 宋萍,高峻峣,林啸龙,刘宏博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204001.1
申请日期: 2024.02.23
摘要: 基于点云BEV识别算法的机器人智能放牧装置及方法,机器人上设有激光雷达,IMU,双目深度相机,RTK传感器,能够从上述感知设备中获取不同数据,结合DWA和Pointnet,通过处理系统执行导航与路径规划,并对目标做出点云分类与点云切割;处理系统基于ROS操作系统,俯瞰视角建图,以A*和DWA为基础自 ...
作者: 王丛瑞1;,冉先喆1,2;,董恒3;,李卓1,2;,武海军3;,张述泉1;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3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钢铁 2024 第59卷 第6期 P38-48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AerMet100钢;显微组织;动态压缩性能;断口形貌
摘要: 侵彻类武器装备在毁伤作用前需要保持高的结构完整性,发展具有优异强韧性能的超高强度钢弹体材料已成为保障相关武器装备结构完整性的重要途径,理解侵彻过程中环境载荷参数变化下超高强度钢弹体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成为研究的重要目标。主要研究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关键载荷参数(如撞击杆长度和发射气压)影响 ...
作者: 蔡静静1;,徐轩1;,陈占扬2;,杨军1; (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出处: 含能材料 2024 第7期
关键词: 聚能装药;空气间隔;聚能气流;爆炸能量;定向控制
摘要: 为了探究孔内径向空气间隔对有/无金属罩聚能装药定向侵彻效果和炸药爆轰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 软件,开展孔内装药空气间隔为6,8,10,12,14 cm 时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聚能装药中有药型罩形成EFP 和无药型罩形成聚能气流的能量集中释放过程,以及对孔壁的定向侵彻深度 ...
作者: 周宏元1,2;,李秀杰1;,王小娟1;,崔浩儒1;,宋天诣1; (1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混凝土 2024 第6期 P126-133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玄武岩纤维;高温性能;力学性能;CT扫描
摘要: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泡沫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密度的泡沫混凝土(FC)和体积掺量为0.3%的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BFC)进行了高温试验与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高温对FC与BFC的宏观外貌、质量损失率、中心点升温曲线、强度残余率和吸能特性的影响,并对高温前后的试样进行了CT扫描与三维重构,研究了 ...
作者: Liu,Yangtian1;Yan,Xiaopeng1;Liu,Qiang2;An,Tai1;Dai,Jian1;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lectromechanical Dynamic Control Laboratory, School of Mechatro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Ordnance Science Institute of China, Beijing, 100089, China)
出处: Defence Technology 2024
摘要: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cepted radio fuze modulation typ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terference systems. However, the electromagne ...
作者: Song,Shixiang1;Wang,Cheng1;Qiao,Boyang1;Gu,Gongtian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lo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Defence Technology 2024
摘要: In order to study the blast damage effects of aviation kerosene storage tanks, the out-field explosion experiments of 8 m³ fixed-roof tanks were carri ...
作者: Wu,Kongwei1;Wu,Weichao1;Pan,Aigang1;Guo,Chang3;Cui,Fei2;Yang,Xiaojun2;Yang,Guanyu2; (1School of Mechatro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WING Technology Academy, Beijing, 100081, China;3Liaoshen Industries Group Co., Ltd, Shenyang, 110045, China)
出处: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24 Vol.208
摘要: The failure issue of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rails is a widely researched problem, but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lacking in studying the micros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