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机电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3495 EI工程索引(美)
  • 18 CPCI-S
  • 3722 CA化学文摘(美)
  • 2682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11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9555 中文
  • 4728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10293 期刊
  • 2754 会议论文
  • 1208 学位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39 2023
  • 921 2022
  • 757 2021
  • 627 2020
  • 549 2019
  • 527 2018
  • 548 2017
  • 1034 2016
  • 956 2015
  • 1053 2014
  • 760 2013
  • 775 2012
  • 803 2011
  • 689 2010
  • 4077 2000-2009
  • 86 1990-1999
  • 7 1989以前
优秀人才
  • 任何
  • 142 学术称号
    • 141 长江学者
    • 140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40 行政职务
    • 139 其他
    • 1 院长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66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606 Beijing Lig…
  • 522 兵工学报
  • 466 Binggong Xu…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4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14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88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5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 13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 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 科技部科研项目
      • 5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隐藏
    • 152 国防部国防科技基金项目
      • 3 国防科研基金
      • 7 中国国防科技预研项目
      • 1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基金
      • 2 国防科技应用基础研…
      • 34 国防预研究基金
      • 26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1 国防基础科学研究计划
      • 2 国家国防基金
      • 74 国防基础科研基金
      • 1 国防科工委基金
      • 1 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
      ... 隐藏
    • 151 省市基金项目
      • 1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
      • 2 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
      • 3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
      • 1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
      •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
      • 1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 1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
      • 1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
      • 5 河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
      • 1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 2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
      • 2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1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 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 2 山西省青年学者基金
      • 1 山东省科技发展基金
      • 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
      • 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
      • 2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
      • 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
      • 3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
      • 1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
      • 2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
      • 6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
      • 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5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1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 1 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
      •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广东省科技攻关基金
      • 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
      • 2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
      •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 1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
      • 3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
      • 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
      • 1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
      • 1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
      • 1 山西省归国学者基金
      • 5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
      • 1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
      ... 隐藏
    • 123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6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
      • 2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
      • 5 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
      • 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 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
      • 5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 3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 隐藏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14283

机电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以军为主、军民融合、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主要院系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第二机械系(弹药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实体,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国防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郭志慧,赵林双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电池 2022 第52卷 第1期 P30-34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电池箱;爆炸;危险性;泄爆;仿真

摘要: 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爆炸模拟软件Flacs,对锂离子电池箱内气体爆炸危险性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扩散时间、不同点火位置、不同正极活性材料(LiFePO 4 、LiNi 0.8 Co 0.15 Al 0.05 O 2 和LiCoO 2 )电池和相同电池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电池箱内气体的 ...

作者: 郭松林,高世桥,李泽章,李云彪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2 第43卷 第1期 P135-139,205

关键词: 侵彻;攻角;弹引系统;姿态角;数值模拟

摘要: 利用弹体非正侵彻的计算模型对弹体非正侵彻过程中弹头表面阻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弹目非正侵彻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弹引系统在不同攻角下侵彻混凝土靶板时的轴向过载、横向过载、横向偏移以及弹体姿态角等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弹体横向过载与姿态角的对应关系。实弹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及数 ...

作者: 张陆,王霆威,王晓军,周遵宁,李志敏,张同来,张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4期 P385-395

关键词: 富氮含能配合物;激光感度;链状含氮化合物;三唑类含能配合物;四唑类含能配合物;四嗪类含能配合物

摘要: 激光起爆作为一种新兴的起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起爆方式中存在的如杂散电流干扰等安全问题。激光敏感起爆药作为激光起爆序列中的能量输出载体,是激光起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配合物类激光敏感起爆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以链状含氮化合物、三唑、四唑、四嗪类化合物为配体的含能配合物的合成和激光起爆性能 ...

作者: 孙远翔,陈岩武,王成,王永强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2 第42卷 第2期 P118-127

关键词: 水下爆炸;浮体模型;变形机理;塑性变形能;能量利用率

摘要: 为揭示舰船底板在水下爆炸载荷下的变形机理,设计水面浮体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考虑近距离爆炸球面波效应,得到了模型获得的冲击波能量. 将聚偏氟乙烯计测得的壁压时程作为浮体模型的输入载荷,并计及模型浮力的变化,得到了模型的最大动能. 考虑膜力拉伸应变和弯曲应变的耦合效应,使用拟合的底板挠曲面函 ...

作者: 成雅芝,王前,任慧,闫涛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4期 P341-348

关键词: 微流控;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复合微颗粒;黏结剂

摘要: 含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和铝粉的炸药及推进剂表现出优良的能量性能,Al/CL⁃20 基含能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为黏结剂,以纳米铝粉和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为原料,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nAl@PVDF 和nAl@PVDF@CL⁃20 复合微颗粒。采 ...

作者: 张建国,李志敏,张陆,陆祖嘉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4期 P291-293

摘要: 1.火工药剂的基本内涵火工药剂是一类具有高敏感性、高可靠性、高反应速率的亚稳态物质,属于特种能源物质,是一类极为特殊的含能材料。它的作用是接受外界微弱的初始冲能或某种非炸药刺激,促使其自身发生快速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换,输出燃烧、爆燃或爆轰。根据其发生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形式或功效的不同(图1),火 ...

作者: 王一阳,任会兰,宋水舟,宁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2 第42卷 第3期 P242-250

关键词: 颗粒流方法;巴西劈裂;裂纹扩展

摘要: 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构建了包含水泥砂浆、不规则多边形骨料和水泥砂浆与骨料的交界面的二维混凝土细观模型,采用标定后的平节理模型参数,对混凝土破坏的裂纹演化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宏观破坏的细观机制是水泥砂浆、骨料以及交界面内的裂纹扩展和演化造成的;随机骨料的分布会对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破坏模 ...

作者: 何佳峻,甘强,朱双飞,李昌霖,梁琳,张涵,冯长根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2期 P178-186

关键词: 含能材料;热分解;金刚烷衍生物;立方烷衍生物;异伍兹烷衍生物

摘要: 笼形含能化合物因能量高、密度大而成为当前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阐明其热分解机理对于深入研究其爆轰机理及提高热稳定性均有重要意义。以笼形骨架为线索,介绍了金刚烷衍生物、立方烷衍生物和异伍兹烷衍生物三类笼形含能化合物的热分解研究进展,总结了上述三类笼形化合物热分解规律:金刚烷衍生物热分解始于取代基且具 ...

作者: 梁琳娜,雷国荣,李志敏,张建国,张同来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4期 P294-300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自燃物质;高活性燃料;点火药

摘要: 以氰基硼氢根(CBH)为阴离子、1⁃乙烯基咪唑(VIM)为配体,过渡金属Co、Mn、Ni 为中心离子制备出3 种具有高还原活性的含能配合物,通过X 射线单晶衍射仪准确测定其晶体结构,3 种含能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o(VIM) 4 (CBH) 2 、Mn(VIM) 4 (CBH) 2 、Ni(VIM ...

作者: 毕玉帆,陆祖嘉,董文帅,曹文丽,张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含能材料 2022 第30卷 第2期 P111-120

关键词: 3-硝基-1,2,4-三唑-5-酮(NTO);含能离子盐;含能共晶;晶体结构

摘要: 为改善钝感炸药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酸性,将NTO分别与3,5-二氨基-1,2,4-三唑(3,5-DATr)、咪唑(IMZ)反应,制备得到了NTO·(3,5-DATr)含能离子盐(Ⅰ)和NTO/IMZ含能共晶(Ⅱ)。通过溶剂挥发法培养得到了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 ...

机电学院简介

机电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以军为主、军民融合、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主要院系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第二机械系(弹药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实体,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国防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培养和输送本科毕业生6100余名、硕士研究生32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千名。现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余名,其中本科生891名,硕士研究生458名,博士研究生392名。
机电学院现下设:力学工程系、安全与能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和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并拥有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一支整体水平高、团队精神好、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教师14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博士生导师43人;教授(含研究员)48人;副高职4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人;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
学院主持建设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参与建设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院有本科专业5个;主持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1个,主持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3个,参与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2000以来,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篇;2名兵器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学院拥有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多层次实验体系。实验室现有建筑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1.4亿元。
学院科研综合实力雄厚,在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较丰硕成果,多数成果已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应用并发挥了关键作用。2000年以来,学院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近三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授权专利57项;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机构收录论文共992篇。
学院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许多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先后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各类学术活动159次;先后派出9名教师出国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