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宇航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1031 SCIE
  • 1 SSCI
  • 2996 EI工程索引(美)
  • 1146 CA化学文摘(美)
  • 1536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4870 中文
  • 3948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6021 期刊
  • 2018 会议论文
  • 707 学位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3 2025
  • 629 2024
  • 913 2023
  • 1005 2022
  • 627 2021
  • 480 2020
  • 394 2019
  • 385 2018
  • 401 2017
  • 692 2016
  • 752 2015
  • 629 2014
  • 490 2013
  • 430 2012
  • 448 2011
  • 338 2010
  • 150 2000-2009
  • 4 1990-1999
  • 2 1989以前
优秀人才
  • 任何
  • 240 学术称号
    • 147 973首席科学家
    • 14 长江学者
    • 107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8 学术职务
    • 18 理事长
  • 210 行政职务
    • 16 其他
    • 61 院长
    • 135 副院长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18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175 宇航学报
  • 174 Beijing Lig…
  • 162 兵工学报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2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 12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0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 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 1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4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68 省市基金项目
      • 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 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
      • 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 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 2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
      • 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
      • 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 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
      •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
      •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 1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 1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
      • 1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隐藏
    • 64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
      • 1 教育部留学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 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 4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 隐藏
    • 50 其他基金项目
      • 29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21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8818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候珂毅,白博方,苗龙,陆昶,马沁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 第24卷 第18期 P7487-7501

关键词: 栅极变形;摄像测量;灰度重心;圆拟合;灰度匹配

摘要: 栅极组件是离子推力器的核心部件,其所包含的多层栅极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热变形,导致栅极间距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离子推力器的工作性能及寿命。为了实现栅极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热变形的非接触测量与评估,改进和发展了基于摄像测量的栅极变形观测方法,评价了不同图像分析方法(灰度重心法、圆拟合法、灰度匹配法)对变形 ...

作者: 宗绍强,徐龙,郝继光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力学学报 2024 第56卷 第1期 P101-111

关键词: 黏性液滴;预湿网面;液指;二次液滴

摘要: 液滴撞击网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一系列应用中,液滴撞网后会穿透破碎产生二次液滴或不破碎全部附着在网面上,两种情况下都会残留液体在网面而形成预湿,影响后续撞击结果,但前人研究集中于低黏性液滴撞击干燥网面,黏性牛顿流体液滴撞击干燥或预湿网面的演化与机理仍有待探索.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黏性液 ...

作者: 荣吉利,王圣龙,陈子超,韦振乾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4 第44卷 第7期 P679-691

关键词: 水下爆炸;波纹夹芯板;动态响应;多目标优化问题

摘要: 研究波纹夹芯板在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规律和抗冲击性能,对提升舰船结构的水下防护能力有重要意义.利用水下爆炸等效冲击加载装置对波纹夹芯板进行了试验.基于ABAQUS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进行模拟.测点峰值压力的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不超过4.55%,后面板中心位移的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仅为 ...

作者: 赵新运,于剑桥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兵工学报 2024 第45卷 第7期 P2182-2196

关键词: 弹箭;敏捷转弯;柔性可控圆伞;拉格朗日力学;滑模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

摘要: 为大幅度提高弹箭的超大角度机动能力,提出一种新型迅捷弹箭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在传统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敏捷弹箭尾部加装一类柔性可控圆伞,设计一种新型弹箭的几何构型,并划分新型迅捷转向的三个阶段。为回避牛顿欧拉力学在多体动力学建模过程中求解复杂约束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拉格朗日力学为基础, ...

作者: 路思遥,徐瑞,高艾,李朝玉,王棒,朱圣英,李超博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出处: 宇航学报 2024 第6期

关键词: 任务规划;强化学习;多节点着陆器;状态空间

摘要: 针对中国提出的小天体多节点着陆器节点运动强耦合,着陆规划过程复杂、执行易偏差、重新规划速度慢特点,提出一种多节点着陆器强化学习任务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状态空间规划逻辑模型描述为矩阵,利用模型矩阵将任务规划建模为马尔科夫过程,之后通过状态哈希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筛选随机生成状态,生成有效多节点着陆器状 ...

作者: 李泽贤1;,马梦颖2;,武健辉2;,熊芬芬1;,王博民1; (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

出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 第50卷 第7期 P2343-2353

关键词: 混合不确定性;模型修正;证据理论;灵敏度分析;湍流模型

摘要: 针对随机和认知混合不确定性下的CFD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混合不确定性量化、全局灵敏度分析、参数修正的模型修正架构,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的混合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概率包络面积变化率的混合不确定性灵敏度分析指标,提出了基于似然样本策略的参数修正方法。针对三维机翼ONERA M6的 ...

作者: Ziyu Wang1;Teng Long1,2;Baoshou Zhang1,2;CA1;Nianhui Ye1;Peng Han3;Renhe Shi1,2; (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Flight Vehicl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3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出处: Acta Astronautica 2024 Vol.223 P649-665

摘要: As for blunt-body hypersonic vehicles, the extreme drag and aero-heating pose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conceptual design.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 ...

作者: Tingting Bao1;Jun Hu1;Sijie Wang1;Can Huang2,3;CA1;Yong Yu1;CA2;Ahmad Shakibaeinia3; (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3Ecole Polytechnique Montreal, Montreal, QC, Canada)

出处: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24 Vol.431 P117255

摘要: The fluid-flexible-structure interaction (FFSI)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rge deformation, the thin structure, and the complex turbulent flow field. A ...

作者: 孙士珺1;,李晓龙1;,王松涛2; (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4 第45卷 第7期 P1977-1983

关键词: 轴向超音通流风扇;超音速来流;进口马赫数;气动特性

摘要: 为研究轴向超音通流风扇(STFF)叶栅的变工况性能,开展了轴向超音速来流对稠度为3.32的STFF典型叶型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相较于攻角,来流马赫数对总压损失系数、静压比、负荷系数以及出口气流角的影响较小。当来流马赫数从1.58增大至2.36时,叶型总载荷略有减小,总损失则逐渐 ...

作者: 周东谟1;,惠步青1;,王辉1;,陈航1;,刘向阳2;,曲普1; (1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推进技术 2024 第45卷 第7期 P197-207

关键词: HTPB推进剂;分散性;随机本构模型;概率区间预测;结构完整性

摘要: 针对HTPB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分散性问题,引入用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描述的随机参数,构建随机本构模型,开展了基于随机本构模型的发动机药柱在点火增压工况下的结构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随机本构模型预测的5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的5组应力应变曲线重合度较高,试验曲线全部落在95%的概率区间之内,随机本构模 ...

宇航学院简介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简称一系),当时设有总体设计专业、制造专业、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力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1977年开始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和力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四个系,及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六个本科专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5人。学院有2个国家级课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负责建设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6,力学学科排名第9。学院负责“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力学学科),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宇航学科与技术学科),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