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宇航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482 EI工程索引(美)
  • 31 CPCI-S
  • 1029 CA化学文摘(美)
  • 1386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3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4505 中文
  • 3279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5213 期刊
  • 1819 会议论文
  • 707 学位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3 2024
  • 624 2023
  • 969 2022
  • 596 2021
  • 456 2020
  • 385 2019
  • 385 2018
  • 400 2017
  • 688 2016
  • 752 2015
  • 629 2014
  • 490 2013
  • 430 2012
  • 448 2011
  • 336 2010
  • 150 2000-2009
  • 4 1990-1999
  • 2 1989以前
优秀人才
  • 任何
  • 193 学术称号
    • 107 973首席科学家
    • 14 长江学者
    • 100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4 学术职务
    • 14 理事长
  • 169 行政职务
    • 16 其他
    • 60 院长
    • 95 副院长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17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166 Beijing Lig…
  • 156 宇航学报
  • 156 博士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1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 1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5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 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 1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0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62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
      • 1 教育部留学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 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 4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 隐藏
    • 57 省市基金项目
      • 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
      • 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 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 2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
      • 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
      • 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
      •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
      •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 1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 1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
      • 1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隐藏
    • 50 其他基金项目
      • 29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21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7784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Tang, Tiantian1; Zhou, Wenxiang1; Luo, Kai1; Tian, Qiang1; Hu, Haiyan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24

作者: Gao,Ai12;Lu,Siyao12;Xu,Rui12;Li,Zhaoyu12;Wang,Bang12;Zhu,Shengying12;Gao,Yuhui3;Pan,Bo4; (1Institute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1,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Control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3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Aerospace Flight Dynamics, Beijing Aerospace Control Center, Beijing, Beijing, 100094, China;4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gineering, Beijing, Beijing, 100094, China)

出处: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4 Vol.127

摘要: The unmanned lunar rover is essential for lunar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Executing environment differ from what humans get since communication ne ...

作者: Liu,Jiahao12;Yang,Xiufeng3;Zhang,Zhilang4;Liu,Moubin12; (1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2Joint Laboratory of Marine Hydrodynamics and Ocean Engineering, Laoshan Laboratory, Qingdao, 266237, China;3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4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ETH Zürich, Zürich, 8092, Switzerland)

出处: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2024 Vol.295

摘要: The dynamic failure process of structures under extreme loadings is very common in many fields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 ...

作者: Rui Qi1;,Yang Zhang1;,Krishna D.Kumar2,3; (1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IEEE;3the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Ryerson University)

出处: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3 第10卷 第1期 P278-280

摘要: Dear Editor, A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in space, the elasticity of the tether,and complex flexible appendages make the tethered-towing system a nonli ...

作者: Hanjiang Chang,Qiang Tian,Haiyan Hu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出处: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Sciences 2023 第7期

关键词: DMS-splines;reproducing;kernel;kirchhoff-love;shell;C1;continuity;multibody;system;dynamics

摘要: To model a multibody system composed of shell components,a geometrically exact Kirchhoff-Love triangular shell element is proposed.The middle surface ...

作者: Chuang Xu1;Huashi Yang1;Yunsheng Zhan1;Rui Dai1;Chunying Dong1;CA1;Pengmin Hu1; (1Department of Mechanics,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23 Vol.403 Part A P115725

关键词: Thermoelastic-viscoelastic Thermoelastic–viscoelastic problems;RI-IGABEM;Modified TRM;Adaptive integral method;Non-conforming interface coupling

摘要: In this paper, a novel non-conforming coupling radial integration IGABEM (RI-IGABE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scale thermoel ...

作者: 杨尧,李传军,史永清,李兴城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3 第38卷 第1期 P30-36

关键词: 卫星导航信号;快速捕获;混叠;稀疏傅立叶变换

摘要: 卫星导航接收机中捕获阶段的用时直接影响了接收机的首次定位时间(Time to First Fix, TTFF),许多场景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捕获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稀疏傅立叶变换(Sparse Fourier Transform, SFT)的卫星导航信号快速捕获算法利用捕获相关值的稀疏特性,通过 ...

作者: 孟繁敏1;,马诺1;,马文朝1;,孟军辉1,2;,李文光1; (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学报 2023 第44卷 第2期 P228-242

关键词: 充气翼;动力学特性;湿模态;附加质量-刚度法;地面振动试验

摘要: 参考气动弹性剪裁思想,通过将充气翼内部气梁沿展向偏转一定角度设计一种新型斜掠气梁充气翼。针对充气翼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需要对考虑周围空气影响的湿模态进行分析,在考虑空气附加质量影响和流场对于系统刚度贡献的前提下,发展了一种针对柔性充气结构湿模态快速建模分析的附加质量-刚度法。在柔性充气管算例验证了所提 ...

作者: 荣吉利1;,刘东兵1,2;,赵自通1;,韦振乾1; (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3 第43卷 第1期 P18-26

关键词: 铝蜂窝夹芯结构;抗爆性能;基准模型;代理模型;多目标优化

摘要: 利用CONWEP计算模型对铝蜂窝夹芯结构的抗爆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背板最大变形和夹芯层比吸能作为抗爆性能指标,根据不同基体材料的组合结构建立了铝蜂窝夹芯结构的基准模型.基于基准模型,定量研究了铝蜂窝夹芯结构各部分结构参数和蜂窝胞元类型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板材料采用Al2024T35 ...

作者: 王小宁1;,魏志军1;,金钰晨1;,朱佳佳2;,龚笋根3; (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3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推进技术 2023 第44卷 第1期 P258-269

关键词: 激光辐射;复合推进剂;低压燃烧特性;激光助燃;自持燃烧

摘要: 为了研究激光辐射对AP/HTPB复合推进剂低压燃烧的作用机理,建立二维三明治稳态燃烧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针对激光辐射强度1.4W/mm~2,压强30~90kPa的工况下推进剂的燃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130~160kPa压强下自持燃烧的仿真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助燃工况下,仿真计算所得燃速 ...

宇航学院简介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简称一系),当时设有总体设计专业、制造专业、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力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1977年开始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和力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四个系,及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六个本科专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5人。学院有2个国家级课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负责建设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6,力学学科排名第9。学院负责“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力学学科),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宇航学科与技术学科),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