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宇航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1031 SCIE
  • 1 SSCI
  • 2996 EI工程索引(美)
  • 1146 CA化学文摘(美)
  • 1536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4870 中文
  • 3948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6021 期刊
  • 2018 会议论文
  • 707 学位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3 2025
  • 629 2024
  • 913 2023
  • 1005 2022
  • 627 2021
  • 480 2020
  • 394 2019
  • 385 2018
  • 401 2017
  • 692 2016
  • 752 2015
  • 629 2014
  • 490 2013
  • 430 2012
  • 448 2011
  • 338 2010
  • 150 2000-2009
  • 4 1990-1999
  • 2 1989以前
优秀人才
  • 任何
  • 240 学术称号
    • 147 973首席科学家
    • 14 长江学者
    • 107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8 学术职务
    • 18 理事长
  • 210 行政职务
    • 16 其他
    • 61 院长
    • 135 副院长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18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175 宇航学报
  • 174 Beijing Lig…
  • 162 兵工学报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2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 12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0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 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 1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4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68 省市基金项目
      • 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 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
      • 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 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 2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
      • 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
      • 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 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
      •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
      •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 1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 1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
      • 1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隐藏
    • 64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
      • 1 教育部留学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 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 4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 隐藏
    • 50 其他基金项目
      • 29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21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8818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Wang, Wei1; Chen, Shiwei1; Shi, Zhongjiao1; Wang, Yuchen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SSRN 2024

作者: Yan, Song1; Jiang, Yi1; Deng, Yueguang1; Wen, Xianghua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Binggong Xuebao/Acta Armamentarii 2024 Vol.45 No.6 P1954-1964

作者: Xue, K.1, 2; Quosdorf, D.2; Zhao, L.1; Manhart, M.2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Hydromechanics,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Munich; 80333, Germany)

出处: Physics of Fluids 2024 Vol.36 No.7

作者: Huang, Yanru1; Huang, Ruiwen1; Ma, Xue2; Li, Zhenzhen1; Teng, Honghui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Laboratoire Matière et Systèmes Complexes (MSC), Université Paris Cité, Paris; 75013, France)

出处: Lixue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24 Vol.56 No.6 P1511-1528

作者: Yang, He1, 2; Zhu, Shengying1, 2; Long, Jiateng1, 2; Xu, Rui1, 2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Control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Yuhang Xuebao/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24 Vol.45 No.4 P571-579

作者: Yang, Yi1; Yang, Keying1; Zhang, Jingrui1; Cai, Han1; Zhou, Chunyang1; Li, Lincheng2, 3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th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2School of Astronautics, Beihang University, 37 Xueyuan Road, Beijing; 100091, China;3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50 Nanyang Avenue, Singapore; 639798, Singapore)

出处: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ted States) 2024

作者: Wang, Fuyi1; Meng, Xiuyun1; Zhang, Haikuo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Beijing Hangkong Hangtian Daxue Xuebao/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4 Vol.50 No.5 P1593-1603

作者: Liao, Wenhao1; Li, Xin2; Zhang, Silong2; Wang, Ningfei1; Bao, Wen2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出处: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2024

作者: Wei, Yu1; Chen, Yi2, 3; Cheng, Wen1; Liu, Xiaoning1; Hu, Gengkai1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Institute of Nanotechnology,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 Karlsruhe; 76128, Germany;3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 Karlsruhe; 76128, Germany)

出处: arXiv 2024

作者: Jiang,Chunxue1;Wang,Yuhui1;Zhang,Guoqing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2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出处: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摘要: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due to a higher thermal efficiency in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 ...

宇航学院简介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简称一系),当时设有总体设计专业、制造专业、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力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1977年开始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和力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四个系,及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六个本科专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5人。学院有2个国家级课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负责建设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6,力学学科排名第9。学院负责“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力学学科),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宇航学科与技术学科),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