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7 SCIE
  • 34 EI工程索引(美)
  • 16 CA化学文摘(美)
  • 17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8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88 学位论文
  • 89 期刊
  • 25 专利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46 中文
  • 57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203 学术称号
      • 203 工程院院士
      • 203 长江学者
      • 2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2 行政职务
      • 2 其他
      • 2 副院长
年代
  • 任何
  • 7 2024
  • 46 2023
  • 44 2022
  • 5 2021
  • 1 2020
  • 1 2019
  • 3 2018
  • 1 2017
  • 7 2016
  • 6 2015
  • 10 2014
  • 6 2011
  • 5 2010
  • 47 2000-2009
  • 6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48 博士
  • 38 硕士
  • 10 包装工程
  • 6 汽车工程
  • 5 Qiche Gongc..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省市基金项目
      • 2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更多

孙逢春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 所属院系:机械与车辆学院  
  • 成果数量:20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03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黄英,黄千,孙逢春,刘波澜,刘嘉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81;China;Beijing 10081;China;Beijing 10081;China;Beijing 10081;China;Beijing 10081;China)

出处: 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 2007 第3期 P179-184

摘要: As an energy generating equipment, the engine-generator set supplies power to the electric transmission. Therefore, its control is one of the key tech ...

作者: 王大方,南金瑞,孙逢春 (北京理工大学)

出处: 微计算机信息杂志 2007 第23卷 第10B期 P208-209,187

作者: 宋强,孙逢春,张承宁,王志福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第27卷 第S1期 P94-97

关键词: 电动汽车;牵引电机;测试系统;设计

摘要: 基于电动汽车牵引电机驱动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工作特点,建立了牵引电机系统的性能试验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在线数据采集分析和离线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测试过程的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体现了较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 韩冰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6

关键词: 电动汽车;集成技术;仿真;虚拟布置

摘要: 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电动客车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小批量生产” 课题和国家863计划 “纯电动客车开发” 课题,现已经完成四轮纯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研制开发。在第四轮纯电动低地板公交概念客车的开发和 ...

作者: 梁伟强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6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PID控制;控制器;转向试验台

摘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后产生的一种动力转向系统。EPS节约能量,提高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是未来动力转向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借绿色奥运的契机,北京理工大学承担了08年奥运会配套项目——研制环保电动客车。由于EPS既有的特点,特别适合在电动 ...

作者: 胡清森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6

关键词: 车载网络;信息显示;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Qt

摘要: 随着能源危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车内信息量大大增加,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传统的信息传输、处理和显示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车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采用数字仪表成为可能。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基于车载 ...

作者: 孙逢春,陈树勇,张承宁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 2006 第1期 P7-13

作者: 王震坡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5

关键词: 电传动汽车;客车;公共汽车;电池;工况;能耗

摘要: 适应能源短缺和环保要求,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五”我国科技部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电动汽车技术加速发展,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在各地逐步展开。以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和动力电池组特性研究为基础,开展了纯电动公交客车能耗经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车队运行经... >> 详细

作者: 赵雄飞 (导师:孙逢春)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5

摘要: 本文对国内应用的公交客车进行了人因工程分析,结合我校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正在研制的低地板概念公交车进行人因工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指出了国内车辆人因工程设计的不足,从方法、理论上加以创新。在二维人体模板、三维人体模型的确定和应用上都以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公交车的运行特点以及电动车辆自身的一些特点为 ...

作者: 李红林 (导师:孙逢春,张承宁)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5

关键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量测量

摘要: 电动汽车由于具有清洁性、使用可替代能源特性而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研究计划。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可替代能源,但是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及其电池组管理技术确成为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论文主要围绕能量存储技术以及电池组监视与管... >> 详细

孙逢春教授简介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详细简介】
出生于湖南临澧,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德国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室室副主任、主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4]  兼研究生院院长[1]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5]  。
在其带领之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发团队设计了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第一辆电传动军用车辆,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汽车专业化产业基地。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电动公交客车在北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示范运行车队,在2004年国家电动车大赛上一举夺得三座冠军奖杯和18个单项奖牌,名列国内外参赛单位榜首,奠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先进地位。

【社会兼职】
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开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获奖励】
“车辆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纯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动大客车”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动汽车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GM “中国汽车成就奖”二等奖;“声强测试分析系统”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2007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5]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5]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