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7 SCIE
  • 34 EI工程索引(美)
  • 16 CA化学文摘(美)
  • 17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8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88 学位论文
  • 89 期刊
  • 25 专利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46 中文
  • 57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203 学术称号
      • 203 工程院院士
      • 203 长江学者
      • 2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2 行政职务
      • 2 其他
      • 2 副院长
年代
  • 任何
  • 7 2024
  • 46 2023
  • 44 2022
  • 5 2021
  • 1 2020
  • 1 2019
  • 3 2018
  • 1 2017
  • 7 2016
  • 6 2015
  • 10 2014
  • 6 2011
  • 5 2010
  • 47 2000-2009
  • 6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48 博士
  • 38 硕士
  • 10 包装工程
  • 6 汽车工程
  • 5 Qiche Gongc..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省市基金项目
      • 2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更多

孙逢春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 所属院系:机械与车辆学院  
  • 成果数量:20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03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翟丽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4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回馈制动;MATLAB/SIMULINKE

摘要: 交流电机驱动系统是21世纪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占主导地位。论文对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RFOC)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AC motor propulsion is the dominat ...

作者: 宋强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4

关键词: 电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测试平台;双路传动;性能匹配;动力学特性;加载模式;数据采集系统

摘要: 根据电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的特点,开发完成了双路结构的电动车辆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性能测试平台,并设计了平台冷却系统。完成了测试平台的性能匹配和道路阻力模拟分析,研究了测试平台的惯量匹配方式,并提出了惯量匹配图。测试平台的电涡流测功机和机械测功机串联加载,机械According to features ...

作者: 顾进超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4

关键词: 电动车辆;测功机;数据采集

摘要: 本论文围绕车辆电传动试验平台的建设展开研究,系统地论述了电动车辆及其平台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综合分析了车辆电传动试验台的技术特点和总体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机械测功机的设计,提出了机械测功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案,并对机械测功机的测功力矩进行了仿真计With the development o ...

作者: 袁学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4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电机;矢量控制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牵引感应电机转子磁通定向矢量控制器的设计。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转子磁通定向矢量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异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和控制器的实现,并进一步研究了电压型逆变器的硬件实现。In this paper, Field Orientation Control (FOC) in Ro ...

作者: 孙逢春,鲁连军,谷中丽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Automotiv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oration (Group);Shanghai 200437;China;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出处: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 2004 第A1期 P82-87

摘要: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steering theories of the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 a new effective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 m ...

作者: 刘朝勋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关键词: 负重轮;结构优化;军用车辆;履带车辆

摘要: 为了提高履带车辆负重轮的寿命,该论文进行了负重轮有限元计算仿真和相关试验.对负重轮的有限元计算主要包括对负重轮轮盘的结构优化分析和用ANSYS/LS-DYNA软件对其动力学建模,以及为更好地对负重轮进行建模而进行的托带轮力学分析;负重轮相关试验包括橡胶和聚氨酯弹性体负重轮轮缘的静载荷试验以及为测试聚 ...

作者: 何洪文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关键词: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APU综合控制;仿真;电动车辆;动力电池

摘要: 论文抽象简化出了车辆驱动系构造模型,从联接部件位置、混合比大小、驱动系复杂程度等侧面建立了混合动力车辆归类体系,并基于车辆驱动特性场理论,分析了内燃机车辆、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的特点,总结出了4种典型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布置方案. 从车辆驱动系组?

作者: 边明远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关键词: 防滑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ASR;车身速度;路况识别;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摘要: 该文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建立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车轮、整车以及制动系统在内的车辆系统模型;对车辆在制动和驱动工况下由车轮速度信号来回归车辆运动状态和动力学参数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车辆任意行驶工况下制动车轮轮速及减速度随防滑系统控制循环的变化规律

作者: 冯益柏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关键词: 扭杆弹簧;强扭处理;表面残余应力;疲劳寿命;耐久性

摘要: 该论文针对某型号主战坦克试车中扭杆出现疲劳断裂的现象,在分析其断裂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各轮位扭杆静载荷的比例分配进行了计算,适当调整了各轮位扭杆的静应力.通过研究扭杆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提出改善滚压工艺的措施,通过扭杆耐久性试验,表明为了提高疲劳寿命,保持强扭效果,强扭处理后不应再进行其它的机加 ...

作者: 南金瑞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关键词: 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策略;电动汽车;仿真;CAN总线;通信协议;控制系统;超级电容器;模糊控制

摘要: 电动汽车的无(低)污染优点,使其成为了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被列入了中国"十五"863计划中,对电动汽车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分析了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作为整个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核心之一已成为

孙逢春教授简介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详细简介】
出生于湖南临澧,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德国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室室副主任、主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4]  兼研究生院院长[1]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5]  。
在其带领之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发团队设计了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第一辆电传动军用车辆,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汽车专业化产业基地。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电动公交客车在北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示范运行车队,在2004年国家电动车大赛上一举夺得三座冠军奖杯和18个单项奖牌,名列国内外参赛单位榜首,奠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先进地位。

【社会兼职】
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开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获奖励】
“车辆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纯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动大客车”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动汽车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GM “中国汽车成就奖”二等奖;“声强测试分析系统”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2007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5]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5]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