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7 SCIE
  • 34 EI工程索引(美)
  • 16 CA化学文摘(美)
  • 17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8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88 学位论文
  • 89 期刊
  • 25 专利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46 中文
  • 57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203 学术称号
      • 203 工程院院士
      • 203 长江学者
      • 2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2 行政职务
      • 2 其他
      • 2 副院长
年代
  • 任何
  • 7 2024
  • 46 2023
  • 44 2022
  • 5 2021
  • 1 2020
  • 1 2019
  • 3 2018
  • 1 2017
  • 7 2016
  • 6 2015
  • 10 2014
  • 6 2011
  • 5 2010
  • 47 2000-2009
  • 6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48 博士
  • 38 硕士
  • 10 包装工程
  • 6 汽车工程
  • 5 Qiche Gongc..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省市基金项目
      • 2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更多

孙逢春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 所属院系:机械与车辆学院  
  • 成果数量:20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03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陈萍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6

摘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电化学动力源。为在车载环境下有效输出能量,必须依据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来控制电池的输出功率。单纯依靠试验标定的方法获取电池的电化学参数费时费力,需要建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模型,根据模型的表现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控制。同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车载工况下产生 ...

作者: 孙超 (导师:孙逢春,Karl Hedrick)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6

关键词: 工况预测;交通信息融合;能量管理方法;混合动力;插电式;混联式

摘要: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是解决目前车辆能源消耗过度、空气质量污染和燃油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控制决策在线寻优、未来工况实时预测和交通信息融合下全局能量规划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统电量平衡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预测能量管理方法,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 ...

作者: 高玮 (导师:孙逢春,邹渊)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6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电池容量估计;粒子群优化;电池均衡;电池管理系统

摘要: 面对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世界各国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普及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然而动力电池价格昂贵并且对管理系统要求很高,仍然是电动汽车的瓶颈。电池成组后存在一致性问题,电池过充过放、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所以建立一套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确保电池安 ...

作者: 姚雷 (导师:孙逢春,王震坡)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6

关键词: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电耦合模型;充放电控制;故障预测

摘要: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成为当今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然而自身复杂的工作特性和对滥用工况的敏感性使得动力电池性能未能得到合理地利用。本论文以典型商用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分析路线来研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工作特性,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进而推动电动汽 ...

作者: Wei Liu1,2;Hongwen He1,2;CA1;Fengchun Sun1,2; (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PR China;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PR China)

出处: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6 Vol.353 No.4 P834-856

摘要: This paper researched an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inimum Model Error (MME) criterion combing with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for 4WD vehi ...

作者: 汤钧涵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5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差动转向;滑模变结构;转矩分配;车速控制

摘要: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传动结构简单各驱动轮转矩相互独立可控ˋ车辆转向时控制两侧轮毂电机绕主销产生差动转矩ˋ可以实现转向的灵活性控制ˋ发挥电机转矩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等优势ˋ提高车辆转向性能和操纵稳定性本文以轮毂电机驱动轮式车辆为研究对象ˋ重点开展轮毂电机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分析和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研究首先对轮毂 ...

作者: 张秀华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5

关键词: 半承载式车身;纯电动轿车;简单结构面法;矩阵位移法;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形貌优化;尺寸优化

摘要: 随着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问题的突出,人们逐渐意识到纯电动轿车会成为未来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前市面上已有纯电动轿车产品销售,但是多是基于燃油轿车改装而来,由于动力源的改变,纯电动轿车与传统燃油车车身受力不同,鉴于电池特性,要特别防止挤压碰撞,所以传统燃油车车身并不适合纯电动轿车,有必要对纯电动轿车专用车身 ...

作者: 潘登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5

摘要: 本文完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数据的采集试验,对车辆行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制定了与之相应的车辆状态划分原则和特征参数评价准则。根据速度、加速度和坡度等特征参数,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郑州市道路循环工况。以构建的循环工况为历史信息,采用多尺度单次预测法,建 ...

作者: 刘斌 (导师:孙逢春)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5

关键词: 动力电池;温度场;热特性;加热控制策略;有限元仿真

摘要: 动力电池存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降低影响车辆应用的问题。本文以方形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开展了动力电池热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加热方式的效果,并提出了侧面加热方式以及变功率加热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探讨了温度影响电池性能的原因。通过不同环境温度不同 ...

作者: 王红 (导师:孙逢春,宋强)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5

关键词: 混合动力履带推土机;地面力学;行驶动力学;燃油经济性;控制策略;自适应遗传算法

摘要: 推土机的作业工况复杂,载荷变化频繁,传统机械与液压传动结构能量利用率低,排放性差,燃油消耗高。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是改善推土机燃油经济性的最佳途径。本课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通用的商用车与工程机械模块化混合动力总成”项目,主要研究混合动力推土机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策略,旨在保证推土机动 ...

孙逢春教授简介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详细简介】
出生于湖南临澧,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德国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室室副主任、主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4]  兼研究生院院长[1]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5]  。
在其带领之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发团队设计了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第一辆电传动军用车辆,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汽车专业化产业基地。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电动公交客车在北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示范运行车队,在2004年国家电动车大赛上一举夺得三座冠军奖杯和18个单项奖牌,名列国内外参赛单位榜首,奠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先进地位。

【社会兼职】
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开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获奖励】
“车辆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纯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动大客车”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动汽车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GM “中国汽车成就奖”二等奖;“声强测试分析系统”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2007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5]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5]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