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杨,施永孝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成人教育 2015 第3期 P1-5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过度教育;教育不足;ORU模型
摘要: 80年代以及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政府和学界将其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应用ORU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匹配的收益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教育—职业是否匹配也对其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育—职业匹配时的教育收益率最高。由此 ...
作者: 范春萍,兰岚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5 第4期 P355-366
关键词: 资源工程;自然赋存;剩物遗存;城市矿业;循环经济;绿色GDP
摘要: 从广义上给出资源工程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提出城市矿业概念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矿业是资源工程的新形态,而且将成为是未来人类资源工程的主体。资源工程指以自然赋存或剩物遗存为对象,以获取可直接为生产、生活所用的物质性原料为目的的人类工程,包括原生态资源工程、经典资源工程和循环态资源工程。原生态资源工 ...
作者: 刘进1;沈红2; (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2015 第9卷 第3期 P110-119
关键词: 中世纪大学;大学教师流动;学术职业
摘要: 选取中世纪原型大学、衍生型大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流动的考察载体,在对流动频率、方向、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是学术职业生而具有的天然基因,大学教师流动在学术职业形成、学术规范建立、学术自由获得、学术职业吸引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大学发展具有惊人的历史一致性,中世纪大学教师 ...
作者: 赵辉,张建卫,任永灿,邢贫香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15
会议录: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团队科学创造力;团队创新氛围;交互记忆系统
摘要: 理工科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发展关系到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去的团队创造力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研发团队或高校教师团队,忽视了理工科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研究。已有研究将团队创新氛围作为影响团队创新行为、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前因变量,而交互记忆系统作为团队最大化利用团队成员分布式知识的重要机制,也被认为 ...
作者: 任永灿,张建卫,李海红,许琪瑞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15
会议录: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团队科学创造力;团队心理安全;共享心智模型
摘要: 理工科大学是创造先进科技成果的重要源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也是创造主体之一,深入探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队科学创造力是在科学任务情境中,团队成员在团队领导者带领下,通过团队协作产生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社会价值的科学成果的智能品质或能力。以往企业研究在考察团队创造力的前因 ...
作者: 王颖,陈莹莹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教育科学文摘 2015 第34卷 第1期 P42
关键词: 引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统计分析;女性人才;特征表现;科研院所
摘要: 通过对900名千人计划入选者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我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高层次的女性人才较少;50岁以下的人才所占比重不大;高校引进数目最多,其次是企业、科研院所;其研究领域多集中于信息与电子工程、生物农学、数理领域,与所学专业较为符合;浙江、江苏、湖北、上海等区域既有较多的海外 ...
作者: 何海燕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 昆明 2015
会议录: 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论文集
关键词: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机制
摘要: 在国家"双创"举措的鼓舞下,我国目前正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关于创新创业,笔者有如下四点思考:对国际化产学研双向人才培养思考,在新的发展态势下,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和双向科技孵化器建设,一定要抓住时间机遇窗口;要关注战略发展的红利,要将“双创”战略与 ...
作者: 庞海芍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第6期 P128
关键词: 物欲横流;教育实践;网上书店;智相;当当网;孙刚;心灵鸡汤;旨归;使人;理想教育
摘要: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刚成独著的《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目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容易迷失自我以及学术浮躁的境况下,以其对教育浸润多年的切身感悟和学者敏锐独有的视角,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呈现了貌似世外桃源但又可以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教育,即教育要“回归生命原点”,“顺性达情将每一个受教育者培养 ...
作者: 庞海芍,余静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
出处: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珠海 2015
会议录: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关键词: 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管理
摘要: 有效的领导与管理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本文选择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其通识课程领导与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通识课程的高层领导宜采委员会决策模式,中层管理可采用"专门机构管理+课程委员会咨询"的混合管理模式,基层执行关键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对通识课程如何进行有效 ...
作者: 庞海芍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2014年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年会暨第四届高层论坛——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2015
会议录: 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核心词汇,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而家喻户晓。特别是自1995年开始,在大学实施的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与从西方概念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通识教育、博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