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7 SCIE
  • 34 EI工程索引(美)
  • 16 CA化学文摘(美)
  • 17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7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88 学位论文
  • 89 期刊
  • 25 专利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46 中文
  • 57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203 学术称号
      • 203 工程院院士
      • 203 长江学者
      • 2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2 行政职务
      • 2 其他
      • 2 副院长
年代
  • 任何
  • 7 2024
  • 46 2023
  • 44 2022
  • 5 2021
  • 1 2020
  • 1 2019
  • 3 2018
  • 1 2017
  • 7 2016
  • 6 2015
  • 10 2014
  • 6 2011
  • 5 2010
  • 47 2000-2009
  • 6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48 博士
  • 38 硕士
  • 10 包装工程
  • 6 汽车工程
  • 5 Qiche Gongc..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省市基金项目
      • 2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更多

孙逢春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 所属院系:机械与车辆学院  
  • 成果数量:20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03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Wei, Xiaodong1, 2; Sun, Chao1; Liu, Bo1; Huo, Weiwei3; Ren, Qiang4; Sun, Fengchun1, 2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3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4GAC Automotiv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zhou; 511434, China)

出处: Jixie Gongcheng Xuebao/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3 Vol.59 No.8 P204-212

发明人: 邹渊,王天予,张旭东,孙逢春,董玉刚,孙巍,孟逸豪,杨小龙,商一凡,张一伟,路潇然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311021025.5

申请日期: 2023.08.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嵌入式平台的混合关键系统部署方法及装置,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包含四个关键级的汽车嵌入式平台混合关键系统模型以及所述汽车嵌入式平台混合关键系统模型对应的调度策略;对系统模式和任务集分别进行初始化;根据调度策略,周期性检测是否有任务发生超预算行为,并当有任务发生超预 ...

发明人: 孙逢春,王志福,孙庆乐,王泽尚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310859871.8

申请日期: 2023.07.1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多电平SVPWM调制共模电压消除方法,通过引入新的非正交坐标系并进行坐标变换与反变换,实现了共模电压的完全消除,彻底避免了其对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虽然最终输出的具有零共模电压的开关状态为非最近三矢量,但在最后的坐标反变换步骤前仍可采用最近三矢量方式合成参考电压,从 ...

发明人: 王天予,邹渊,张旭东,孙逢春,翟建阳,张彬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310076541.1

申请日期: 2023.02.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关键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上位机、智能车用网关和车用控制器;上位机和车用控制器通过智能车用网关进行通信;上位机用于仿真车辆运行工况场景以及仿真车辆运行工况场景下的车辆状态量信息;智能车用网关用于将车辆状态量信息传输至车用控制器;车用控制器 ...

发明人: 邹渊,张旭东,王天予,孙逢春,张兆龙,孙巍,孟逸豪,杨小龙,商一凡,赵柯鑫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310171286.9

申请日期: 2023.0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辆混合关键系统的任务联合调度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在任务预算超支检测周期中,根据系统的关键级,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时间预算超支的任务,得到检测结果;在任务卸载条件检测周期中,根据效用值和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调整低关键级任务的计算地点并确定调整方式;计算地点包 ...

作者: 刘济铮1,2;,王震坡1,2;,孙逢春1,2;,张雷1,2; (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2电动车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汽车工程 2023 第45卷 第9期 P1573-1582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异构车辆编队;延迟补偿;弦稳定性

摘要: 智能网联汽车多车编队行驶可有效缩短跟车间距和提升交通系统通行效率,但多车编队控制须解决异构编队控制器的普适性问题,且能够在执行器响应延迟和通讯延迟情况下保证车辆编队的弦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异构智能网联汽车编队的延迟补偿控制方法,在无须获取他车系统动力学参数及控制输入前提下,利用他车加速度信息即可 ...

作者: 何洪文,孙逢春,李梦林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2023 第6期

关键词: 综合交通;工程科技;智能网联;智慧调度;立体交通

摘要: 深入探讨综合交通工程科技发展的需求目标和共性难题,有助于推动我国综合交通的持续进步。本文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城市综合交通5个维度梳理了我国交通工程科技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由交通系统网联化、交通出行共享化、交通管控智慧化、交通运载运行协同化、交通布局立体化表征的我国综合交通工程科技 ...

作者: 张雷1,2;,徐同良1,2;,李嗣阳1,2;,程树辉1,2;,丁晓林1,2;,王震坡1,2;,孙逢春1,2; (1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第59卷 第20期 P261-280

关键词: 全线控底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协同控制;安全性;舒适性

摘要: 全线控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协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以整车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围绕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底盘容错控制、车身姿态控制与车辆平顺性控制四个方面,全面综述全线控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针对操纵稳定性,介绍了驱动防滑与制动防抱死等车辆纵向稳 ...

作者: 张雷,关可人,丁晓林,郭鹏宇,王震坡,孙逢春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汽车工程 2023 第45卷 第7期 P1222-1234,1262

关键词: 路面附着系数;粒子滤波;图像识别;语义分割;卷积神经网络

摘要: 准确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是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的前提。首先,建立了单轮动力学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实现了轮胎纵向力精准估计,并结合魔术轮胎模型建立了基于粒子滤波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器;其次,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前向路面附着系数预测方法,通过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和MobilNetV2轻量化卷积神经 ...

作者: 熊瑞,孙万洲,杨瑞鑫,孙逢春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第59卷 第4期 P113-124

关键词: 储能电池;外部短路;损伤边界;失效边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摘要: 储能电池外部短路故障发生伴随着电池大倍率放电、内部热量快速聚集、温度极速升高,是一种典型的电-热耦合滥用工况。针对电池外部短路: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外部短路特性,明确了短路开始至电池电压和电流突降为零的时间为外部短路失效边界;进一步分析了失效前短路时间与老化的耦合特性,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揭示了固 ...

孙逢春教授简介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详细简介】
出生于湖南临澧,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德国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室室副主任、主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4]  兼研究生院院长[1]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5]  。
在其带领之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发团队设计了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第一辆电传动军用车辆,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汽车专业化产业基地。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电动公交客车在北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示范运行车队,在2004年国家电动车大赛上一举夺得三座冠军奖杯和18个单项奖牌,名列国内外参赛单位榜首,奠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先进地位。

【社会兼职】
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开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获奖励】
“车辆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纯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动大客车”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动汽车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GM “中国汽车成就奖”二等奖;“声强测试分析系统”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2007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5]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5]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