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1 国内核心期刊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31 学位论文
  • 3 期刊
  • 1 专利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35 中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1 学术称号
      • 1 长江学者
      • 1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 行政职务
      • 1 其他
年代
  • 任何
  • 1 2023
  • 1 2021
  • 1 2018
  • 1 2017
  • 2 2016
  • 3 2015
  • 1 2014
  • 3 2011
  • 4 2010
  • 16 2000-200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26 硕士
  • 5 博士
  • 2 微计算机信息杂志
  • 1 中国科技成果
  • 更多

黄远灿

  • 职称:副教授
  • 所属院系:机电学院  
  • 成果数量:35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35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路辉,曹斌,刘俊,闫朝宁,杨运川,吕方,谭永新,黄远灿,周飞,施燕飞,马靓,唐锋,张著旅,高文义,周小淞,徐海力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云铝海鑫铝业有限公司;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三届政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贵州大学)

出处: 中国科技成果 2023 第24卷 第9期 P76-77

关键词: 库存管理;无人化;转运工作;智能工厂;作业工序;无人驾驶;智能调度;大数据

摘要: 当前,我国智能仓储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整个行业向着运行高效、流通快速的方向迈进.但目前国内炭素企业在仓储的智能化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炭块堆垛由人工驾驶天车完成搬运作业,存在仓储信息依靠人工记录,炭块转运效率低、存库利用率不高、库存管理难度大、 ...

发明人: 陈辰,楚亚奎,薛景涛,贺亚农,陈晓鹏,黄远灿,张伟民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111562748.7

申请日期: 2021.12.2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控制结构以及设置有力传感器以及充电插头的机械臂主体,力传感器用于在充电插头与充电口接触后采集充电头的侧面和充电口之间的作用力信息;控制结构可以根据作用力信息,控制机械臂主体的位姿,以便将充电插头插入至充电口。本申请通过获取到力传感器采集的作用力信息来进行机械臂的 ...

作者: 柯银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18

关键词: 柔性关节;串级控制;性能分析;阻抗控制;虚拟刚度;无源性

摘要: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出台以及“工业4.0”时代的临近,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大量应用,智能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地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与人类共处、协作,我们对机器人的要求也不只是停留在出色地完成各类简单或复杂的任务,更在协作性、安全性上提出了要求。因此,能与人类和平共处、安全交互并能与 ...

作者: 李国栋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17

关键词: 仿人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树型结构机器人;工作空间;有向图

摘要: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臂机器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需要,并逐渐显现出在代替人类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人们对工业、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的希望机器人能够更加的像人,并且能够和人“并肩作战”。在这一愿景的促使下,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人双臂机器人孕育而生。相比单臂机器人而 ...

作者: 李泽国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6

关键词: 柔性关节机器人;分层控制结构;奇异摄动控制;神经网络重力补偿;阻抗控制

摘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迅速扩大。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逐渐向现在的新型领域与辅助人类活动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这就要求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从结构化、受保护的固定工作空间向非结构化、与人交互协作的工作空间转变。具有安全物理交互能力的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柔性关节机器人是实现安全物 ...

作者: 黄宗林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6

关键词: 阻抗控制;导纳控制;串联柔性关节;康复机器人;被动柔顺

摘要: 康复机器人相比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多的人机交互。而在人机物理交互过程中,要求机器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何提高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安全性,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串联柔性关节,能够实现被动柔顺和主动柔顺,有效地提高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但由于引入弹性单元 ...

作者: 李健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5

关键词: 安全中医按摩机器人;模块化一体化柔性关节设计;端口Hamilton系统;无源性控制;安全按摩控制策略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按摩的需求也随之增多,而合格医师的数量增长缓慢,导致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患矛盾日渐突出。机器人具有定位准确、智能化程度高且不知疲倦等特点,是实现主动、自动化按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国家对按摩机器人研究支持力度的增大,按摩机器人的相关技术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几年关注的焦 ...

作者: 孙勇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5

关键词: 柔性关节;串联弹性驱动器(SEA);直接转矩控制

摘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机器人仅能完成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开始追求能够辅助人类进行共同作业,从而完成多种复杂的作业任务的机器人技术。在与人类的共同作业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与人类或非结构化环境发生物理接触,采用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思路很难实现,需要从关节机构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特殊的 ...

作者: 陈冬方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博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5

关键词: 轨道转移修正;脉冲优化控制;混杂优化控制;混合动力;非球形摄动;导航滤

摘要: 本文研究地球中高轨道转移修正问题,考虑在固定的时间,飞行器以空间已知两点之间轨道转移为任务,进行轨道修正控制策略设计。在空间两点间轨道转移飞行任务中,飞行器如未受外部摄动力影响,将按二体问题的理想轨道飞到目标终点。但因受到空间地球非球形摄动、太阳光压、大气阻力等摄动力以及入轨误差的影响,无法按指定时 ...

作者: 姚利明 (导师:黄远灿)

学位名称: 硕士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2014

关键词: 旋提手法;生物力学;串联机器人;颈椎建模;直线变刚度单元

摘要: 旋提手法是治疗颈椎病首选的重要的中医手段。该手法经过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立项研究,已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既往手法传承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施教,效率低下,推广范围局限,手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合理地促进旋提手法的教学培训,加快推广步伐是目 ...

黄远灿副教授简介


黄远灿,男。国际神经网络协会(InternationalNeuralNetworkSociety)会员,博士学历,精通英语和法语。《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子学报》和《控制与决策》杂志特约审稿人,多个知名国际会议审稿人,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新青年教师基金和国家863评审专家。1998年6月进入我校正式工作,同年认定副教授职称。

国际神经网络协会(InternationalNeuralNetworkSociety)会员。《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子学报》和《控制与决策》杂志特约审稿人,多个知名国际会议审稿人,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新青年教师基金和国家863评审专家。北京理工民盟支部宣传委员。

从2000年起,先后主讲了我校自动控制系研究生学位课《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非线性系统分析》和《专业英语》以及本科生双语课《自动控制理论II》,负责组织和安排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平台课《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工作,包括大纲制定、教材选择、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本人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获得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多次获系先进教学个人奖励,讲授的《线性系统理论》获研究生院2005-2006学年优秀研究生课程表彰,并成为学校重点资助编写的教材。到宇航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后,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应用非线性控制》,并协助讲授研究生课《现代控制论》和《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

作为课题组长,负责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微小型地面探测机器人群动态组网与协同作业技术”,主持外交部横向项目“智能电话转接器”的研制工作。目前,“智能电话转接器”已经实现产品化。作为参加者,参与了“空间交会雷达”、“引信数字信号处理器”、“实时无失真压缩机”、“卫星自主智能控制”、“仿人形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布设式微小型监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轻武器无人作战平台”、“舱外运动支架路径规划算法及软件研制”等多个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和航天科工集团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舱外运动支架路径规划算法及软件研制”和“布设式微小型监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承担主要的具体工作。截至到07年底,个人负责的总经费超过200万元。
在理论研究方面,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神经网络、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优化理论和动态博弈。目前以第一作者,在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和控制方面的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被SCI、EI收录10多篇。

从2007年开始担任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协助所长管理日常事务和主抓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具体组织了“111”教育部引智基地和“海外名师引进计划”的申请工作,为项目成功申请做出了贡献。

【教育经历】
1985.9-1989.7学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1989.9-1992.3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1992.3-1995.6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测试与控制系
1996.6-1998.6博士后中科院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所
2001.9-2002.3进修法语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2.7-2003.7访问学者瑞士日内瓦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