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70 SCIE
  • 98 EI工程索引(美)
  • 17 CA化学文摘(美)
  • 15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5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117 学位论文
  • 51 专利
  • 157 期刊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214 中文
  • 129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343 学术称号
      • 343 973首席科学家
      • 343 长江学者
      • 343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343 学术职务
      • 343 理事长
    • 2 行政职务
      • 2 院长
年代
  • 任何
  • 20 2024
  • 100 2023
  • 80 2022
  • 7 2021
  • 3 2020
  • 1 2019
  • 5 2018
  • 10 2016
  • 17 2015
  • 11 2014
  • 8 2011
  • 13 2010
  • 46 2000-2009
  • 7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67 硕士
  • 47 博士
  • 9 Optics Expr..
  • 9 光学学报
  • 7 Acta Optica..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2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霍英东教育基金
    • 1 省市基金项目
      • 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更多

王涌天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三维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和应用,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等方面。
  • 所属院系:光电学院  
  • 成果数量:34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343条

条数据
导出

发明人: 程德文,沈文睿,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625676.4

申请日期: 2022.06.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人眼角膜曲率的紧凑型光学系统,使照明模块和成像模块可以共用部分透镜并实现同轴化,大幅度缩小角膜曲率光学测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能够应用于角膜曲率计的设计,从而得到总长小于70mm、光学镜组重量小于30g的角膜曲率计,同时,按照本发明提供的角膜曲率光学测量系统设计的角膜曲率计,还具有体 ...

发明人: 陈冰昆,郑堃,吴亚锋,王珉,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966644.0

申请日期: 2022.08.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型零维钙钛矿单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到该掺杂型零维钙钛矿单晶在非接触式超稳定寿命测温系统中的应用,属于无铅钙钛矿单晶掺杂与温度传感技术领域。所述单晶荧光材料的化学式为Rb2In1‑xCl5

发明人: 宋维涛,袁悦,王涌天,刘越,马诗宁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107038.X

申请日期: 2022.09.13

摘要: 本发明属于光辐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对比板的成像式散射属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板、对比板、准直光源、主镜、次镜、聚焦透镜和成像探测器,其中底板上设有样品孔,对比板安装在底板上;主镜为凹面反射镜,覆盖在底板上形成一个暗室环境;主镜上设置有入光孔和出光孔,多个准直光源固定在主镜的外 ...

发明人: 肖德强,邵龙,艾丹妮,王涌天,杨健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706410.2

申请日期: 2022.06.21

摘要: 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人脸增强现实标定方法及装置,能快速且准确地将术前手术计划叠加到患者的颌面部区域以引导医生进行颌面修复手术,对患者无侵入性伤害,在部分遮挡的情况下实现准确的增强现实叠加。方法包括:(1)获取CT影像,并进行人脸皮肤的分割和三维重建;(2)针对人脸三维模型,获取人脸3D特征点;(3) ...

发明人: 杨通,王永东,倪栋伟,程德文,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522047.9

申请日期: 2022.05.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由波面调控全息元件的离轴反射式成像系统设计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逐点构建方法直接计算基于自由波面调控全息元件的离轴反射式成像系统的初始结构;再初步设计全息成像系统中所包含各自由波面调控全息元件的曝光系统;同时考虑全息成像系统的像质和衍射效率,对初步设计后的全息成像系统与曝光系统进 ...

发明人: 岳康,刘越,陆凯,胡昊辰,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680794.5

申请日期: 2022.06.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间注意力能力提升的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利用该系统训练实现用户空间注意力水平显著。该系统包括脑电设备、虚拟设备和VR手柄控制器;虚拟设备,用于显示三维虚拟环境,虚拟三维环境中包括多个相同的标识,该标识中的部分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并在第一设定时间结束后部分变化标识恢复; ...

发明人: 翁冬冬,冯露露,王涌天,刘越,宋维涛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707561.X

申请日期: 2022.06.2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球面线偏振技术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矫正方法及采集方法,属于人脸三维重建的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球形架构、固定光源、相机组及控制装置;其中,每一固定光源由多个光源组构成,每一光源组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有偏振片的光源;所述相机组包括多个安装有偏振片的相机,所述多个相机分别与固定光源中的多个光 ...

发明人: 付天宇,王一凡,王涌天,杨健,肖德强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706803.3

申请日期: 2022.06.21

摘要: 多模板网络框架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目标进行跟踪,准确率高、鲁棒性和兼容性好,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方法包括:(1)数据预处理;(2)双模板特征提取:双模板由两个孪生单模板子网络组成,两个单模板子网络的输入分别为初始帧模板、当前帧搜索图像、以及前一帧模板与当前帧搜索图像,每个 ...

发明人: 翁冬冬,田泽俞,刘越,王涌天,包仪华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623544.4

申请日期: 2022.12.1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部动作捕捉的标记点追踪系统,在采集面部视频后,经标记点检测器和运动检测器,分别得到标记点的位置和运动信息,采用信息融合器将二者融合,得到二维标记点坐标,提高了追踪精度和鲁棒性。本发明还采用了标记点中心修正模块,修正运动信息的漂移,提高精度和稳定性。标记点检测器为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 ...

发明人: 马诗宁,宋维涛,刘越,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321445.0

申请日期: 2022.10.26

摘要: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单光源的色适应驱动白平衡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了图像白平衡校正的准确度。该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图像采集设备的特性化矩阵和锥体响应变换矩阵,将拍摄图像的色度值和环境光源的色度值,分别转换为图像LMS视锥响应和环境光源LMS视锥响应值;基于 ...

王涌天教授简介

    王涌天,1982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英国Reading大学物理系工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导,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标准组织(ISO)有关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等职。

   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光学元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和应用,三维显示原理和设备,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和显著进展。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36项。有关科研成果被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0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工作。研制的复杂光学系统CAD软件曾向全国50余个单位推广应用。增强现实虚实融合显示和人机交互方面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科普、娱乐、医疗、军事等诸多领域,其中,圆明园大水法景区的增强现实现场数字重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胜利展览上的“雪山·草地”大型互动展项等成功案例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与多家企业合作,将自由曲面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多点触控大屏幕交互显示设备、红外光电运动跟踪系统等多项成果进行产品转化。2012年被授予北京市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13年创建了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次应邀担任由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美国光学学会(OSA)、欧洲光学学会(EOS)、日本光学学会(OSJ)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或分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特邀报告人,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12部。由于“在光学设计和CAD、增强现实、新型三维显示等领域科研和教学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于2008年当选SPIE会士(Fellow),2011年当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Fellow),2014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Fellow)。

    在教学方面,出版教材2部,其中《应用光学》英文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指导的博士生先后在2006年和2011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提名奖,在201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曾2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注重科普工作,作为主任编委参编《现代科学知识热点问题450例》,作为光学与光电子学编写组组长参编《10000个科学难题——信息科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