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70 SCIE
  • 98 EI工程索引(美)
  • 17 CA化学文摘(美)
  • 15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5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117 学位论文
  • 51 专利
  • 157 期刊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214 中文
  • 129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343 学术称号
      • 343 973首席科学家
      • 343 长江学者
      • 343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343 学术职务
      • 343 理事长
    • 2 行政职务
      • 2 院长
年代
  • 任何
  • 20 2024
  • 100 2023
  • 80 2022
  • 7 2021
  • 3 2020
  • 1 2019
  • 5 2018
  • 10 2016
  • 17 2015
  • 11 2014
  • 8 2011
  • 13 2010
  • 46 2000-2009
  • 7 1990-199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67 硕士
  • 47 博士
  • 9 Optics Expr..
  • 9 光学学报
  • 7 Acta Optica..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2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霍英东教育基金
    • 1 省市基金项目
      • 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更多

王涌天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三维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和应用,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等方面。
  • 所属院系:光电学院  
  • 成果数量:343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343条

条数据
导出

发明人: 宋维涛;袁悦;王涌天;刘越;马诗宁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107038.X

申请日期: 2022.09.13

摘要: (ZH) 本发明属于光辐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对比板的成像式散射属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板、对比板、准直光源、主镜、次镜、聚焦透镜和成像探测器,其中底板上设有样品孔,对比板安装在底板上;主镜为凹面反射镜,覆盖在底板上形成一个暗室环境;主镜上设置有入光孔和出光孔,多个准直光源固定 ...

发明人: 丁贺,成子怡,彭焰秀,盛兴,杨健,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272847.X

申请日期: 2022.03.18

摘要: 基于微尺度光电上转换器件的光学温度计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温度计具有体积小、精确性高、不受电磁干扰、远程检测的优势,对生物穿透能力更强,更容易捕获和检测。方法包括:(1)在GaAs衬底上生长InGaP红LED和双结GaAs光电二极管,在器件层和GaAs衬底之间有一个Al0.95

发明人: 程德文,侯起超,李阳,黄逸伦,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027079.8

申请日期: 2022.08.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偏振复合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光谱仪测量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初始光强Iin;通过样品台展平并固定待测量的偏振复合片,偏振复合片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包括四分之一波片,第二膜片包括线性偏振片或线性偏振片和偏振分光片的组合;调整偏振光检测片和偏振复合 ...

发明人: 杨通,周丽军,程德文,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532572.9

申请日期: 2022.05.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面共体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由若干待集成的镜面构成所述多面共体成像系统初始结构中的部分元件;获取所述多面共体成像系统对应的多面共体高斯基自由曲面的矢高残差与法向残差;确定高斯径向基函数的分布方式,进而确定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的自由曲面对应的各项参数;基于所述基于高斯径向基函 ...

发明人: 杨健,武潺,艾丹妮,王涌天,宋红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680295.6

申请日期: 2022.06.15

摘要: 基于局部结构矢量对齐的位姿配准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US‑MR多模态图像配准精度,减少配准时长,从而满足临床需求。这种基于局部结构矢量对齐的位姿配准方法包括:(1)获取超声置信度纹理图;(2)定义一种图像块级别的局部结构矢量描述符LSVD,该描述符是由邻域像素间的自相似距离组成一个高维结构向量,通过计 ...

发明人: 蒋强,苏照贤,刘江鸿,黄玲玲,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20426889.X

申请日期: 2022.03.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成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压电套管扫描式内窥成像装置,包括光源、光强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外壳总成及封装在所述外壳总成内的探测系统;所述探测系统包括导光光纤、摄像光纤、压电套管、梯度折射率光纤、超表面以及内窥镜保护壳,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导光光纤照射 ...

发明人: 王涌天,邵龙,艾丹妮,杨健,宋红,范敬凡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989057.3

申请日期: 2022.08.17

摘要: 基于自适应角点单应估计的增强现实标定方法与装置,方法包括:(1)利用线段形态约束算法识别跟踪标记的2D关键角点坐标;(2)获取CT影像,并进行颅颌面器官的分割和三维重建;(3)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双向跟踪标记与器官的三维模型;(4)基于跟踪标记的模板对上述扫描模型的跟踪标记3D角点进行提取;(5)将C ...

发明人: 黄玲玲,张雪,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1220830.6

申请日期: 2022.10.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偏振双通道超颖表面的多层立体显示系统优化方法,属于微纳光学、立体显示光学成像领域。本发明在4F系统的频谱面位置布设具有多层立体显示功能的偏振双通道超颖表面,通过偏振双通道超颖表面将二维图像源信息进行三维空间排列以拓展图像信息的展示维度;立体显示超颖表面基于扭曲光栅的控制4F系统出 ...

发明人: 程德文,李阳,侯起超,黄逸伦,柯钧,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755506.8

申请日期: 2022.06.29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短焦折反投影系统的近眼显示设备及其角膜接触镜,包括折叠式折反光学系统、实像投影系统以及透明显示屏幕;所述实像投影系统发出的光线在所述透明显示屏幕表面形成实像,并经过所述透明显示屏幕反射和散射后形成左旋偏振光,进入折叠式折反光学系统,并在折叠式折反光学系统中的光学折反腔内实现光路折 ...

发明人: 程德文,陈海龙,王涌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210844476.8

申请日期: 2022.07.19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方形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对传统的XY多项式,在方形定义域上使用格莱姆‑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建立满足标准正交特性的多项式,使这一系列多项式中任何两个多项式在此定义域内的标量积的积分为零,而任何一个多项式的自乘积在定义域内的积分等于1。在这一系 ...

王涌天教授简介

    王涌天,1982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英国Reading大学物理系工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导,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标准组织(ISO)有关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等职。

   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光学元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和应用,三维显示原理和设备,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和显著进展。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36项。有关科研成果被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0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工作。研制的复杂光学系统CAD软件曾向全国50余个单位推广应用。增强现实虚实融合显示和人机交互方面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科普、娱乐、医疗、军事等诸多领域,其中,圆明园大水法景区的增强现实现场数字重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胜利展览上的“雪山·草地”大型互动展项等成功案例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与多家企业合作,将自由曲面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多点触控大屏幕交互显示设备、红外光电运动跟踪系统等多项成果进行产品转化。2012年被授予北京市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13年创建了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次应邀担任由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美国光学学会(OSA)、欧洲光学学会(EOS)、日本光学学会(OSJ)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或分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特邀报告人,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12部。由于“在光学设计和CAD、增强现实、新型三维显示等领域科研和教学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于2008年当选SPIE会士(Fellow),2011年当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Fellow),2014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Fellow)。

    在教学方面,出版教材2部,其中《应用光学》英文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指导的博士生先后在2006年和2011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提名奖,在201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曾2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注重科普工作,作为主任编委参编《现代科学知识热点问题450例》,作为光学与光电子学编写组组长参编《10000个科学难题——信息科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