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外国语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2 SCIE
  • 9 SSCI
  • 9 EI工程索引(美)
  • 9 CA化学文摘(美)
  • 62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725 中文
  • 60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643 期刊
  • 127 学位论文
  • 15 会议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6 2024
  • 62 2023
  • 42 2022
  • 48 2021
  • 31 2020
  • 36 2019
  • 24 2018
  • 37 2017
  • 77 2016
  • 84 2015
  • 76 2014
  • 48 2013
  • 37 2012
  • 30 2011
  • 19 2010
  • 125 2000-2009
优秀人才
  • 任何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38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 1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11 国外文学
  • 9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2 国家教育部基金
      • 2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
      •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
      ... 隐藏
    • 10 其他基金项目
      • 9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1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 省市基金项目
      • 1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
      • 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 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
      • 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785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柳君丽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第2期 P46-49

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教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 李京廉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第2期 P99-104

关键词: 英语存现句;定指效应;谓语

作者: 鲍忠明1;张浩21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外文学 2009 第1期 P72-79

关键词: 我弥留之际;互文;漩涡;母体;能指性;瑞法特尔

作者: 姜爱红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 第46卷 第4期 P102-108

关键词: 德国文学;浪漫主义诗歌;约瑟夫·封·艾辛多尔夫

作者: 周忠新1;王梦21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 第34卷 第2期 P45-48

关键词: 陌生化;玄学派诗人;奇思妙喻;太阳意象

作者: 李京廉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 第34卷 第1期 P139-142

关键词: 汉语被动句;词性;被字词

作者: 邢清清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第4期 P27-30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隐喻;二语习得

作者: 王玉雯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电化教学 2009 第6期 P62-65

关键词: 多模态听力自主学习;听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口语学习

作者: 刘文杰 (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

出处: 美术观察 2009 第3期 P131-132

关键词: 影像;绘画;文化保守主义;著名人物;艺术家;二战期间;德累斯顿

摘要: 欧洲的很多城市,往往因为一些著名人物的名字而平添魅力。如果这人物恰恰是一位艺术家,那么,这种魅力就更富于迷人的色彩。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波特歇(JrgenüB(?)ttcher),彭克(Oenck),等等,这些现代艺术家的名字,使得曾隶属东德的德累斯顿名副其实地成为这样的一座城 ...

作者: 刘文杰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译林 2009 第2期 P198-200

关键词: 战争反思;杀人犯;受害者;历史意识

摘要: 短篇小说《在杀人犯与疯子之中》是巴赫曼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根据小说主人公即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叙事过程,探讨他从最初彷徨无力到最后明确自身定位、并敢于质疑当时主流精神的变化过程,阐述巴赫曼对奥地利20世纪50年代纳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揭露。同时,通过对主人公身边不同角色的分析,探讨作家对于战后奥地利社 ...

外国语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