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15 SCIE
  • 28 EI工程索引(美)
  • 8 CA化学文摘(美)
  • 10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4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72 学位论文
  • 36 期刊
  • 14 专利
  • 8 会议论文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99 中文
  • 31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130 学术称号
      • 130 长江学者
年代
  • 任何
  • 12 2024
  • 21 2023
  • 20 2022
  • 4 2018
  • 6 2017
  • 10 2016
  • 8 2015
  • 13 2014
  • 2 2011
  • 8 2010
  • 12 2000-200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58 硕士
  • 14 博士
  • 7 光学学报
  • 5 Acta Optica..
  • 5 ACTA OPTICA..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 其他基金项目
      • 1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更多

李艳秋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光学物理、光学成像、光学设计和光电检测,包括:先进光刻成像及分辨率增强技术,偏振成像和光谱探测,微纳光学及图像处理等。
  • 所属院系:光电学院  
  • 成果数量:130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130条

条数据
导出

发明人: 李艳秋,黄炜晨,刘克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313581.8

申请日期: 2024.03.19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曲线掩膜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二维掩膜图案的边缘信息转换为一维质心角函数,实现了在不降低光刻胶中成像图案保真度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了存储的数据量;并且,采样对质心角函数进行采样的方法能给有效的降低设定边缘控制点算法的复杂程度并有效的增加了选取流程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同时,利用质 ...

发明人: 李艳秋,杨贺,刘克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811998.7

申请日期: 2024.06.2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光刻的曲型掩模优化方法,能够降低参数化曲型掩模优化工艺的计算复杂度和曲型掩模的数据量。该方法具体过程为:初始化掩模图形,采用等间隔轮廓采样获取初始掩模控制顶点坐标矩阵D;依据目标函数迭代更新掩模控制点坐标D,优化曲型掩模结构;利用节点消去算法去除掩模图形中包含的冗余控制顶点,更新 ...

作者: 张新新1,2;,宁天磊1,2;,刘丽辉1,2;,李艳秋1,2; (1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学报 2024 第44卷 第16期 P171-178

关键词: 测量;空间调制;弱光场;Stokes矢量;波片快轴角;偏振检测

摘要: 空间调制偏振仪中光子空间分布特征与偏振信息的映射关系对检测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而该映射关系由光学元件的Mueller矩阵决定。系统分析了波片快轴角度对空间调制偏振测量精度的影响,采取仪器矩阵条件数优化的方法确定最佳波片快轴角度,进一步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波片快轴设置为水平状态时检 ...

作者: Wu, Jinxian1;Ma, Xiang2;Liu, Jiaming2;Lai, Chunquan2;Li, Yanqiu11Beijing Inst Technol, Sch Optoelect, 5 South Zhongguancun St,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2Beijing Inst Technol, Sch Med Technol, 5 South Zhongguancun St,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

出处: OPTICS LETTERS 2024 Vol.49 No.12 P3464-3467

关键词: 2ND-HARMONIC GENERATION

摘要: Existing polarimetry, mainly focusing on harmonic generations, overlooks the differences in retardance (DRs) caused by illuminations with different wa ...

作者: Yuzhen Wu1;Lingxue Wang1,2;CA1;Lian Zhang1;Xudong Han1;Dezhi Zheng1,2;Shuigen Wang3;Yanqiu Li1;Yi Cai1,2; (1MIIT Key Laboratory of Complex-Field Intelligent Exploration, School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No. 6 Jinfeng Road, Tangjiawan, Zhuhai, 519088, China;3Yantai IRay Technologies Lt. Co., 11 Guiyang Street, Yantai, 265501, China)

出处: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24 Vol.216 P45-65

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tadioptric omnidirectional thermal odometry (COTO) system that estimates the six degrees of freedom (DoF) pose of a camera usi ...

作者: Zhang, Xiaotian1;Han, Xiting1;Wang, Tao1;Zhong, Hui1;Liu, Shuhao1;Li, Yanqiu1;Liu, Ke11Beijing Inst Technol, Sch Opt & Photon, Key Lab Photoelect Imaging Technol & Syst, Minist Educ China,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

出处: APPLIED OPTICS 2024 Vol.63 No.9 P2331-2339

摘要: A new metho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based on double-slit (DS) interference is proposed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hear ratio of the system, w ...

作者: Ma, Xiang1, 2; Wu, Jinxian1; Hu, Yujie1; Li, Yanqiu1, 21Key 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Imaging Technology, Syste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School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2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dicin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Applied Optics 2024 Vol.63 No.13 P3381-3389

作者: Yue, Liwan1,2;Mao, Zhibiao2;Wu, Qiang3;Li, Yanli3;Li, Yanqiu11Beijing Inst Technol, Sch Opt & Photon,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2Ningbo Nata Optoelect Mat Co Ltd, 21 Qingshan Rd, Ningbo 315800, Zhejiang, Peoples R China.;3Fudan Univ, Sch Microelect, Shanghai 200433, Peoples R China.)

出处: AIP ADVANCES 2024 Vol.14 No.2

摘要: Since the logic 28 nm technology and beyond, ArF immersion lithograph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ufacturing. To fully utilize the potential of the li ...

作者: Chen, Guoqiang1; Wang, Wen'ai1, 2; Li, Yanqiu1, 21Key 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Imaging Technology, Syste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School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2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dicin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Applied Optics 2024 Vol.63 No.11 P2822-2830

作者: Zhang, Xinxin1,2;Ning, Tianlei1,2;Liu, Lihui1,2;Li, Yanqiu1,21Beijing Inst Technol, Sch Opt & Photon,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2Beijing Inst Technol, Minist Educ, Key Lab Photoelect Imaging Technol & Syst, Beijing 100081, Peoples R China.)

出处: ACTA OPTICA SINICA 2024 Vol.44 No.16

关键词: POLARIMETER

摘要: Objective Polarimeters, as powerful tool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and various sample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

李艳秋教授简介

李艳秋:女,1962年9月出生,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信息学部委员,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年受聘北京理工大学首批专聘教授。所在学科是光学工程,现任现代光学设计与工艺、光刻技术及光电精密仪器工程学科方向责任教授。2006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受聘中国科学院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研究员。目前,主讲研究生学位必修课《高等光学》、研究生选修课《学科交叉中的光学技术与仪器》、本科生必修课《半导体物理》。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电工所博士生导师、研究部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曾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RIKEN)Researcher of Frontier Project、日本姬路工业大学高端产业技术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日本Nikon公司Senior Engineer。

【研究方向】:光学物理、光学成像、光学设计和光电检测,包括:先进光刻成像及分辨率增强技术,偏振成像和光谱探测,微纳光学及图像处理等。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生物医学、信息、环境和能源等领域。

【科研项目】:34年职业生涯中,主持并负责(含已经完成)的国家科技重大(02)专项课题和子课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任务)、人才资助计划等15项;主持并负责的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内外项目10余项, 包括:日本Nikon、NEDO &ASET极紫外光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02)专项课题、863项目(副组长)、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副组长)、人才项目等。

【学术成果】:34年教学科研过程中,在光折变性光学、光学物理、技术光学、光学设计、光刻模拟仿真、光电传感和检测技术与系统研制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40余篇,申请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114项(含2项国际专利,已授权99项),光刻仿真软件著作权11项。参编中国电气工程大典一章(MEMS技术)、篇主编,论文参编中国科技经典文库。近5年,创新了“全光路三维矢量成像及分辨率增强技术(RET)”,并实现多项矢量分辨率增强技术(V-RET),完成了V-RET需要的光波调控微纳器件及光学系统,受邀撰写SPIE review Article。率先突破光刻设备-掩模-工艺协同设计优化技术,开发自主设计仿真软件,并建立国内首个光刻模拟研究平台及数据库支撑我国45-7nm技术节点IC研发和制造。首次发表了组合倍率高分辨成像物镜分组设计方法,研究微纳光学元件和自由曲面对光波的调控,设计实现具有高能量利用率、高性能、多功能的照明系统;突破高分辨成像系统的像差检测及控制技术,自主设计研制了实验型光刻系统、系统标量和矢量像差在线检测所需的相移点衍射干涉仪/交叉剪切干涉仪/哈特曼波面传感系统/Stokes-Muller成像偏振仪/等,获纳米和亚纳米级检测精度。这些成果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支撑90-5nm分辨光刻成像及照明系统协同设计技术。

【社会兼职】:2008年至今受聘担任国家科技重大(02)专项总体组特聘光刻技术专家,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写、项目论证、项目评审和实施评估,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SA)高级会员。现任国家微机电标准化委员会第1、2届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暨国家光刻技术研究中心咨询专家,国际期刊 Advanced Optical Technologies 编委,第六-七届传感技术学报副主编,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北京市第十一届党代表。曾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学部十一、十二届评审专家组成员,Guest Editor of IEEE Sensor Journal,《光学技术》期刊编辑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微细加工技术期刊编委等。

【其他荣誉】:曾获北京理工大学校、院多个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或集体荣誉和奖励,曾获校师德标兵、杰出女教授(女教授协会评选)等荣誉,曾获中科院电工所年度突出贡献奖,曾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奖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入选SPIE Women in Optics 2013-2014年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