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作者导航 - 王富耻
- 合作者关系

王富耻

材料学院

职称:教授

王富耻所有成果
导出

作者:张维官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8

关键词:无压浸渗;挤压浸渗;气压浸渗;界面反应;力学性能;热处理

摘要:熔体浸渗制备的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模量、轻质的特点,在航空、航天和兵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制备氮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原料、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系统研究,包括Si3N4粉体大小、粉体粒径分布和表面形貌,浸渗用合金成分、多孔预制体中添加剂, ...

作者:赵双赞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8

关键词:TC6钛合金;微观组织;动态力学性能;绝热剪切带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TC6钛合金四种不同微观组织的动态力学性能及绝热剪切敏感性。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得到的四种微观组织分别为:普通退火得到的等轴组织(61),双重退火得到的由等轴初生α相和含有层片状析出次生α相的β相组成的双态组织的双态组织(62),β退火得到的片层状α、β相组成的网篮组织(63),固溶时效得 ...

作者:周正

学位名称:博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8

关键词:Fe基非晶合金;热喷涂;微观组织结构;退火;腐蚀行为;摩擦磨损行为

作者:张锋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8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稀土锆酸盐;热导率;热膨胀系数

摘要:随着现代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其工作温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一般对发动机内壁喷涂热障涂层以降低发动机金属基体的温度,而喷涂用陶瓷原始粉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热障涂层的性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以稀土锆酸盐为基础的材料范围内研究其基本热物理性能及其微观机制,对于设计具有更低热导率 ...

作者:李淑华

学位名称:博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7

关键词:动态力学性能;绝热剪切敏感性;微观组织;织构;各向异性

摘要:本文针对三种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材料,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结合微观组织和现代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冲击载荷下材料动态行为与晶体的取向分布、微观组织状态间的关系。探明了高应变率下不同晶体结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导致其动态行为各向异性的微观机理,探讨了不同晶体结构材料的绝热剪切变形局 ...

作者:冼文锋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7

关键词:ZrO2;纳米涂层;微米涂层;孔隙;裂纹扩展

摘要:等离子喷涂ZrO2热障涂层一定存在大小形状各异的孔隙,在工作过程中,孔隙对涂层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决定了涂层使用性能。本文即针对铝合金基体上等离子喷涂微米、纳米ZrO2热障梯度涂层孔隙及其在热冲击和拉伸条件下的作用形式开展研究。本文采用定量金相分析系统研究了微米、纳米ZrO2涂层的孔隙 ...

作者:张慧玲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7

关键词:稀土锆酸盐;高温相稳定性;形成机制;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

摘要:随着航空发动机向高流量比、高推重比、高涡轮进口温度方向发展,现役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陶瓷层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此目前许多研究工作正致力于寻找新型陶瓷层材料。本文通过第一原理、静态原子晶格计算法及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对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热障涂层粉体材料焦绿石相稀土锆酸盐的晶格结构、高 ...

作者:康晓鹏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7

关键词:SiCp/Al复合材料;应力波传播;SHPB;多层介质

摘要:本文采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探讨了不同陶瓷含量,不同陶瓷颗粒大小的SiCp/Al 复合材料中应力波传播规律;同时对多层复合结构中,不同材料组合以及不同界面特性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基于传统霍普金森压杆系统,确定了新型应力波测试系统中子弹优选长度为3 ...

作者:王扬卫

学位名称:博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6

关键词:陶瓷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陶瓷装甲;抗冲击

摘要:本文以Al/Si?N?之间置换反应带来“界面反应润湿”和“陶瓷相体积增加”的特点为线索,研究铝镁合金熔体无压渗入Si?N?多孔预制体的相关工艺控制规律,成功制得大尺寸、四层结构梯度Si?N?/AlN-Al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分析了优化工艺后制备的不同陶瓷含量均质... >> 详细

作者:范群波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 2001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数值模拟;功能梯度材料

摘要:该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较系统地分析了在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功能梯度材料的过程中,熔融颗粒(包括金属颗粒与陶瓷颗粒)与沉积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