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系导航 - 宇航学院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853 SCIE
  • 1 SSCI
  • 2609 EI工程索引(美)
  • 1064 CA化学文摘(美)
  • 1439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4612 中文
  • 3550 外文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5520 期刊
  • 1876 会议论文
  • 707 学位论文
  • 更多
年代
  • 任何
  • 149 2024
  • 824 2023
  • 979 2022
  • 611 2021
  • 460 2020
  • 383 2019
  • 385 2018
  • 400 2017
  • 691 2016
  • 752 2015
  • 629 2014
  • 490 2013
  • 430 2012
  • 448 2011
  • 336 2010
  • 150 2000-2009
  • 4 1990-1999
  • 2 1989以前
优秀人才
  • 任何
  • 213 学术称号
    • 126 973首席科学家
    • 14 长江学者
    • 101 杰出青年基金学者
  • 14 学术职务
    • 14 理事长
  • 188 行政职务
    • 16 其他
    • 60 院长
    • 114 副院长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178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170 Beijing Lig…
  • 163 宇航学报
  • 156 博士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11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 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 11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8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 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 1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2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63 国家教育部基金
      • 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
      • 1 教育部留学基金
      • 1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 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 4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 隐藏
    • 60 省市基金项目
      • 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
      • 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 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 2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
      • 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
      • 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 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
      •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
      •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 1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 1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
      • 1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
      ... 隐藏
    • 50 其他基金项目
      • 29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
      • 21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
  • 更多
学院简介:成果数量:8162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 [详细]

本院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Chen, Meng1; Liu, Rumeng2; Wang, Lifeng2; Luo, Yazhong3; Suo, Tao4; Pan, Chong5; Zhang, Panfeng1; Dong, Guoxuan1; Hu, Haiyan61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2School of Aeronau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3Colleg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4School of Aeronautic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5School of Aeronaut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6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Hangkong Xuebao/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24 Vol.45 No.2

作者: Song, Xiaojuan1, 2; Fan, Zhiwen1, 2; Lu, Shufeng3; Yan, Yulong4; Yue, Baozeng5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2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Service Intelligent Robotics, Hohhot; 010051, China;3Department of Mechanic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4College of Mathematics,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5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2024

作者: Liu, Xin1, 2, 3; Hu, Ting4; Zhang, Yujun5; Xu, Xueli6; Wu, Biao1, 2; Ma, Zongwei6; Lv, Peng7; Zhang, Yuelin1, 2; Huang, Shih-Wen8; Wu, Jialu9; Ma, Jing9; Hong, Jiawang7; Sheng, Zhigao6; Jia, Chenglong10; Kan, Erjun4; Nan, Ce-Wen9; Zhang, Jinxing1, 21Department of Phys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Multiscale Spin Phys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3SwissFEL,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Villigen PSI; 5232, Switzerland;4School of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5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6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t Extreme Conditions,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efei; 230031, China;7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8Swiss Light Source,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Villigen PSI; 5232, Switzerland;9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10Key Laboratory for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zhou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 China)

出处: arXiv 2024

作者: 李浩镕,毕世华,熊文靖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4 第45卷 第1期 P235-242

关键词: 聚氨酯材料;瞬态响应;压缩实验;有限元仿真;本构模型

摘要: 为研究聚氨酯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特性,开展了聚氨酯样件压缩实验,并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校验了聚氨酯样件材料的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Prony级数本构模型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具有与超弹性相关的非线性出力特性和 ...

作者: 严松,姜毅,邓月光,杨宝生,文享华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2024 第43卷 第3期 P247-254

关键词: 柔性气囊;粒子法;弹射工质;弹射性能

摘要: 为了减轻导弹发射系统的质量和降低导弹发射的成本,研究了一种柔性气囊弹射系统,实现了对导弹做功。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柔性气囊弹射系统的工作机理和弹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粒子法计算柔性气囊展开过程的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误差不超过1.04%,验证了粒子法计算柔 ...

作者: 王若冰,王晓芳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宇航学报 2024 第45卷 第2期 P262-272

关键词: 无人机(UAV);追逃博弈;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纳什均衡;深度对比学习

摘要: 针对复杂作战环境中无人机的追逃博弈问题,建立了其马尔科夫模型,采用零和博弈思想,设计了追逃双方的奖励函数。构建了集中训练-分布执行的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强化学习算法(MADDPG)的训练流程,求解得到追逃博弈的纳什均衡解。针对以追逃双方初始位置等高维向量构成的捕获域(逃逸域)难以解析表征的问题,在MA ...

作者: 鲁鹏,李雅轩,刘新福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2024 第1期 P30-38,45

关键词: 类星舰飞行器;翻转;垂直着陆;轨迹优化;凸优化

摘要: 星舰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该类型飞行器的着陆过程与传统航天器截然不同,具有姿态机动大、约束条件多、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类星舰飞行器翻转着陆段的动力学模型,将发动机摆角响应引入动力学方程来抑制发动机摆角振荡问题。接着,基于凸优化方法设计了可以 ...

作者: 万泱泱,郭杰,王浩凝,葛健豪,唐胜景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飞行力学 2024 第42卷 第1期 P24-31

关键词: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三维偏置比例导引;预测-校正法;落角约束

摘要: 针对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末段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控制和预测-校正思想的末制导方法,在满足落角约束的条件下,提升飞行效果。以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方程为基础、三维偏置比例导引法为框架,构建末制导指令的数学表达。通过实时预测飞行器落角与目标值的偏差,在线校正导引律的偏置项。开展标称条件和任务变更条件 ...

作者: 江锐,张欣,王晓芳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飞行力学 2024 第42卷 第1期 P32-38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最优控制;突防技术

摘要: 以空战飞机突防为背景,基于最优控制对高速飞行器的突防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高速飞行器运动模型、拦截弹运动模型和相对运动模型。为了实现突防,设计高速飞行器和拦截弹的视线角速率在某一时刻趋于无穷大,并将此作为终端约束;考虑高速飞行器控制能量最小,建立性能指标函数,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突防制导律。仿真结 ...

作者: 张海阔,孟秀云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飞行力学 2024 第42卷 第2期 P29-35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航迹规划;无人机;莱维飞行

摘要: 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应用于无人机航迹规划。首先建立无人机航迹规划模型;然后在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采用自适应参数调节机制并在算法流程中引入莱维飞行策略;最后进行基准函数测试试验和航迹规划仿真试验。通过基准函数测试验证了改 ...

宇航学院简介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简称一系),当时设有总体设计专业、制造专业、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力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1977年开始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和力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四个系,及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六个本科专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5人。学院有2个国家级课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负责建设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6,力学学科排名第9。学院负责“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力学学科),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宇航学科与技术学科),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