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72 SCIE
  • 72 EI工程索引(美)
  • 5 CA化学文摘(美)
  • 5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1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57 专利
  • 32 学位论文
  • 112 期刊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02 中文
  • 104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206 行政职务
      • 206 院长
年代
  • 任何
  • 33 2024
  • 79 2023
  • 51 2022
  • 3 2021
  • 1 2018
  • 1 2017
  • 5 2016
  • 4 2015
  • 1 2014
  • 3 2011
  • 1 2010
  • 13 2000-2009
  • 3 1989以前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20 硕士
  • 12 博士
  • 8 Chemical En..
  • 7 SSRN
  • 6 Energetic M..
  • 更多
基金
  • 任何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1 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
  • 更多

庞思平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1) 多氮化合物和多氮杂笼形化合物合成研究(2) 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合成研究(3) 含能材料的新合成工艺开发研究
  • 所属院系:材料学院   院长
  • 成果数量:206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06条

条数据
导出

发明人: 陈云,庞思平,邱文革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464945.2

申请日期: 2024.04.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掺杂超薄纳米片支架微球炭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微球炭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镓盐、锌盐、炭前驱体、胺类化合物和水混合,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再将深红色粉末固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焙烧,经酸洗、水洗、烘干得到微球炭材料。焙烧后残存的模板剂用稀盐酸即可脱除 ...

发明人: 何春林,赵欣圆,刘艳,庞思平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029972.7

申请日期: 2024.01.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甲基多碘多硝基吡唑类化合物,具有 所示结构,其中,当N1与C2之间形成碳氮单键,C2与C3之间形成碳碳双键,C3与C4之间形成碳碳单键,C4与N5之间形成碳氮双键时,N5上不连接R2,R1的结构式为 中的任意一种;当N1与C2之间形成碳 ...

发明人: 雷田,孙琦,李生华,庞思平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235517.2

申请日期: 2024.03.0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构性的两性含能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属于含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氨基酸构型为基础,合成一种同时具备酸性和碱性的氨基酸构性的含能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氨基酸构性的含能化合物与不同的酸和碱反应得到相应阳离子盐和阴离子盐的制备方法。从已知可得的原料出发,通过一步法,高产率的得到 ...

发明人: 孙成辉,王俊杰,庞思平,宋建伟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178500.8

申请日期: 2024.02.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OH)2/硅藻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硅藻土和酸溶液混合,超声搅拌得到纯化硅藻土;S2、将纯化硅藻土分散于蒸馏水中,加入碱物质并搅拌后于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加模板剂搅拌得到第二悬浮液,然后于水热反应釜中反应且煅烧得到煅烧产物;S3、将煅烧产 ...

发明人: 孙琦,徐旭东,李生华,丁宁,庞思平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375416.5

申请日期: 2024.03.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硝基类含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含能技术领域。所述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8N18O24,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所述化合物的分子骨架上含有十二个硝基,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时也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感度。所述方法通过 ...

作者: 王喆,尹平,庞思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含能材料 2024 第32卷 第6期 P623-630

关键词: 富氮含能化合物;偶氮桥联;四唑;稠环;稳定性

摘要: 以多氨基稠环化合物6,7-二氨基-3亚氨基-[1,2,4]三唑并[1,2,4]三唑连四唑(TATOT-T)为原料,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偶联和高氯酸成盐等步骤,合成了一种偶氮桥联的富氮多环含能化合物2,2′-二四唑基-3,6-二氨基-7,7′-偶氮基-[1,2,4]三唑并[1,2,4]三唑高氯酸盐(2)。 ...

作者: Man Xu1,2;,Nanxi Xiang2;,Ping Yin1,2;,Qi Lai1,2;,Siping Pang1;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出处: Defence Technology 2024 第35卷 第5期 P18-46

关键词: Energetic;materials;Alkyl;bridge;strategy;Nitrogen-rich;azoles;Fused;heterocycles;Azoles

摘要: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hemical structures,the organic backbone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romatic rings,nonaromatic rings,and op ...

作者: Yaqiong Li1,2;Zihao Wei1;Ziheng Zhan1,2;Jiajing Pei3;Chaofeng Zhao1;Wenquan Xu1;Qi Sun1;Wenxing Chen1,2;Shenghua Li1,2;CA1;Siping Pang1;CA2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Yangtz Delta Region Academy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xing 314019, China;3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出处: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4 Vol.76 P109778

摘要: Ionic liquids are commonly employed as supercapacitor electrolytes owing to their wide voltage windows. However, ion transport in a carbon electrode i ...

作者: Wang, Zhe1; Yin, Ping1; Pang, Si-Ping1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Hanneng Cailiao/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2024 Vol.32 No.6 P623-630

作者: Du,Dawei1;Zhou,Jiyao1;Yin,Zilong1;Feng,Guanzheng1;Ji,Weixiao1;Huang,He1;Pang,Siping1;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Vol.14 No.21 P1

关键词: aqueous Zn‐ion batteries;heteroatomic substitution;high voltage;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recyclability

摘要: N-type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themselves as promising high-capacity cathodes for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However, a common challenge is their wor ...

庞思平教授简介

庞思平,男,197307出生,200203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07评为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总装备部***重大专项含能材料技术组副组长,《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德国)、《兵工学报》、《含能材料》等期刊编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CS、Angew.Chem.Int.Ed.、Chemistry of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授权发明(国防)专利1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2016年度首都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