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导航
相关导航
按重要数据库分组
  • 任何
  • 13 SCIE
  • 35 EI工程索引(美)
  • 1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2 国内核心期刊
  • 32 Scopus文摘索引数据库(荷)
  • 更多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39 学位论文
  • 18 专利
  • 23 期刊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64 中文
  • 38 外文
优秀人才
  • 任何
    • 102 学术称号
      • 5 工程院院士
      • 5 973首席科学家
      • 102 长江学者
    • 5 学术职务
      • 5 副理事长
年代
  • 任何
  • 1 2025
  • 8 2024
  • 34 2023
  • 15 2022
  • 1 2021
  • 3 2018
  • 1 2017
  • 7 2016
  • 4 2015
  • 3 2014
  • 4 2011
  • 2 2010
  • 14 2000-2009
按来源期刊分组
  • 任何
  • 34 硕士
  • 4 博士
  • 4 42nd Chines..
  • 3 arXiv
  • 2 2022 IEEE/R..
  • 更多

王美玲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新型传感器技术、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
  • 所属院系:自动化学院  
  • 成果数量:102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102条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Simai Wang1;Meiling Wang1;CA1;Zifeng Gong2;Hans Hallez3;Dries Vanoost2; (1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2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Group, KU Leuven, Bruges, Belgium;3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M-Group, KU Leuven, Bruges, Belgium)

出处: Measurement 2025 Vol.241 P115584

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a liquid circular angular accelerometer (LCAA) in incipient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First, a wireless instanta ...

发明人: 王美玲,何循洁,岳裕丰,李一鸣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号: 202410447435.4

申请日期: 2024.04.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时空误差鲁棒的多智能体协同感知方法,涉及机器人感知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由时间延迟和定位错误引起的信息不对齐问题。设计时间增强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时刻增强特征使用时间交叉注意,来实现对当前处理时刻的特征增强,以有效地处理随机时序干扰。提出空间增强方法,从多个尺度对特征进行学习,实 ...

作者: Zhao, Lin1; Wang, Meiling1; Yue, Yufeng1

出处: 36th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2024 Xi'an, China 2024

会议录: 2524-2529

作者: He, Xunjie1; Li, Yiming1; Cui, Te1; Wang, Meiling1; Liu, Tong1; Yue, Yufeng1

出处: 202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24 1-1-1, Minato Mirai, Nishi-ku, Yokohama, Japan 2024

会议录: 16207-16213

作者: Chen, Guangyan1; Wang, Meiling1; Yang, Yi1; Yuan, Li2; Yue, Yufeng1

出处: 202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24 1-1-1, Minato Mirai, Nishi-ku, Yokohama, Japan 2024

会议录: 773-780

作者: Wang, Meiling1; Chen, Guangyan1; Yang, Yi1; Yuan, Li2; Yue, Yufeng11The 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The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Pecheng Lab, Shenzhen; 518055, China)

出处: arXiv 2024

作者: Wang, Kai1; Wang, Meiling1; Wang, Rongchuan1; Zhai, Chaoyang1; Song, Wenjie11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出处: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4 Vol.24 No.5 P6584-6596

作者: Chen,Siyuan1;Wang,Meiling1;Song,Wenjie1; (1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出处: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 2024 P1-13

摘要: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multi-agent task assignment and distributed trajectory planning that can autonomously adapt to complex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

作者: Wang, Meiling1;Wang, Simai1;Shen, Kai1;CAa;Ning, Ke1; (1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出处: JVC/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24

关键词: error analysis;fluidic system;linear vibration;Liquid circular angular accelerometer;mass-spring-damper model

摘要: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rrors induced by linear vibration in the fluidic system of liquid circular angular accelerometers (LCAAs). A two-dimensio ...

作者: Qihui Zhang,Mengyin Fu,Chaoyang Zhai,Simai Wang,Ke Ning,Meiling Wang (School of Automation,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出处: 第42届中国控制会议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NNSF) of China under Grant U1913203,62173042 2023

会议录: 第42届中国控制会议

关键词: Incremental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Angular Accelerometer;Quadrotor UAV;Trajectory Tracking

摘要: Incremental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INDI) is a promising method in unmaned aerial vehicle(UAV) control.However,the angular acceleration in INDI is ...

王美玲教授简介



王美玲,女,1970年1月出生,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从事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多项,承担或参与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基础研究项目8项,为5个重大军贸项目分系统副总师,负责10余项军贸和国内列装定位定向导航系统的研制与生产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2项;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称号。出版专著、教材4部,发表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与受理专利10余项。现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
讲授两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一门研究生课程,承担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学校教改项目2项,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获校“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称号。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8.9-1992.7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自动化 学士
1992.9-1995.3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自动化 硕士
1995.4-1997.6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电子技术教研室 助教
1997.7-2002.6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电子技术教研室 讲师
2000.3-2007.1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导航制导与控制 博士
2002.7-2009.6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电子技术教研室 副教授
2009.7-至今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 电子技术教研室 教授

【近5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基于界面双电层效应的角加速度测量仪器,2015年1月-2019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2.无人地面车辆行驶空间构建方法研究,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基于知识认知机理和多视点数据融合的无人驾驶交通场景描述,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4.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构建技术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某国定位定向导航系统,2012年10月-2017年12月,重大军贸项目。

【科研获奖】
1.2011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排名1)
2.2008年,某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3)
3. 2011年,多源信息环境下自主地面移动平台导航、控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6)
4.2011年,多源信息复杂系统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6)
5.2009年,XXX高新工程车长任务终端,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2)
6.2009年,计算几何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4)
7.2008年,XXX寻北仪,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
8.2007年,某陆用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3)
9.2001年,在XXX履约任务中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二等功(排名1)
10.2005年,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排名1)

【教学成果】
1.2012年 基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12年 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2008年 国防综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2013年 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国家级一等奖 两组
6.2011年 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国家级二等奖 一组
7.2009年 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国家级二等奖 一组
8.2008年 指导硕士获第八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制图类二等奖

【学术兼职】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授指导者委员会委员
2.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3.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4.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